Saturday 15 November 2014

上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计划 所引发五邦及印尼左翼的互动

上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计划
所引发五邦及印尼左翼的互动

作者:陈剑(新马左翼运动独立研究员)

【《人民之友》编辑部按语】本文是专注研究新马左翼运动学者陈剑最近发表于马来西亚出版的《东方日报》龙门阵(言论版)的一篇论文。文章长约13,000余字,该报采用“分成几篇、连续发表”的办法刊出。作者为了方便更多读者得以一览全文内容,并更好捕捉他在本文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在日前将它发给《人民之友》编辑部。

编辑部决定贴出陈剑的这篇文章,是考虑到以下3点:

(一)陈剑在此文中论证了马来西亚计划是“英美帝国主义者为遏制东南亚共产主义的蔓延、为阻遏东南亚地区民族民主独立运动、扶植其代理人或傀儡政权,继续掌控东南亚地区的经政与军事,继续其对东南亚地区资源的掠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实施的一项不折不扣的新殖民主义统治。”这篇文章,对在上世纪50年代后出生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来说,无疑是认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两个国家的建国史实和政权性质、值得重视的一份参考材料。

(二)陈剑在此文中提到了印尼人民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拥戴的苏卡诺政权极其崇尚的“纳沙贡”思想( NASAKOM 就是融合 NASionalisme (nationalism民族主义), Agama (religion宗教), and KOMunisme (communism共产主义)三种思想于一体的联合执政理念)在对抗英美帝国主义者推行马来西亚这项新殖民主义统治的作用和影响。他也提到了美国中情局在1965年策动“印尼9•30政变”、扶植了苏哈多军人政权,不仅破坏了印尼共产党和印尼人民所进行的民主革命斗争,而且对北婆三邦、汶莱和新马人民正在进行的民族自决和国家独立运动,产生了反动作用和影响。这对东南亚各国特别是新马两国人民,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这是探讨新马左翼运动历史的一般论述很少提到的。

(三)《人民之友》是一个宣扬国内外的民主人权思想的平台,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怀疑他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背景而排斥他努力探索新马左翼运动历史问题的心得和成果。我们相信广大读者具有认识真理、批判谬误的精神和能力。或许读者对作者在本文的论述和结语,持不同见解或不尽相同的见解,可以提出来讨论,以促进本地区民主人权运动的发展。我们希望《人民之友》可以成为国内外民主人权工作者交流思想见解的平台;我们欢迎任何人以其真实姓名及其真实身份在《人民之友》这个平台上发表他对国内外的民主人权课题的一家之言或独到见解。

以下是全文内容——


前言

1945-1970年代,新马、印尼及北婆三邦正进行着炽热的民族民主反殖解放运动并先后独立。这些地区的左翼都打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声气相投,互相支援。进入1960年代,英美帝国主义于1961年抛出“马来西亚计划”,意图阻遏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蔓延,引发新马、印尼及北婆三邦左翼的全面抵制,印尼苏卡诺政权则采取对抗、军事干预行动。1962年底,汶莱人民党起义,英殖民主义政权藉机抆平汶莱起义,在砂拉越、及新马进行大逮捕,摧毁这些地区左翼的有生力量,为马来西亚的成立铲除障碍。砂拉越地下组织砂盟于是发起武装斗争并获得印尼在军事上的扶持。1965年印尼9.30政变,苏哈多政权全面反共,并掀起对印尼共产党的大屠杀,砂拉越武装革命从此面对两面受敌的境地。本文旨在研讨与剖析这些地区左翼与英美集团及其当地代理人在此段冷战炽热时期的博弈与成败。

二战后东南亚政治局面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随着世界各地殖民地风起云涌地展开反殖独立运动,东南亚好几个殖民地如缅甸、越南、印尼等也为了独立建国发动了武装起义。其他如马来亚、菲律宾等则纷纷建立民族民主政党采取和平的宪制斗争。无论是从事武装革命、还是主张非暴力宪制路线的东南亚政党,大部分都倾向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阵营,打起左翼意识形态的大旗,向殖民当局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印尼民族主义者苏卡诺等人也随即于8月17日宣布独立并发动武装起义,驱逐荷兰殖民当局;1945年9月2日,日军向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投降,数小时后,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法国殖民当局掀起第一次越南战争;缅甸昂山将军于1945年6月扯起反殖大旗,调转枪头,开始其反法西斯对日斗争,日降后,立即与英国谈判,获得英国同意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马来亚共产党是当时马来亚唯一政党,其所领导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当时东南亚实力最强、武器也相对精良,但马共却因与联军曾订立“美罗协议”,故于日降后立即设立人民委员会,代为接管治安,等待英军于9月2日登陆,马来亚错失独立的良机。

1950年代,印尼早已成为东南亚岛屿部分最早独立的民族国家。新加坡、马来半岛、以及北婆三邦(即砂拉越、沙巴与汶莱),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几个殖民地,左翼习惯上统称之为五邦。从1945至1963年之间。这些地区也都先后掀起反殖反帝的民族民主解放独立运动。这些地区的左翼也大多打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声气相投,互相支援。马来半岛于1957年8月获得独立,两个海峡殖民地,马六甲与槟城连同九个马来属邦共同建立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则在1959年5月获得自治,正在寻求与马来亚联合邦合并的途径。北婆三邦则仍在争取独立的进程中。

1961年,英殖民宗主国抛出“马来西亚计划”,获得美国的支持,意图阻遏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蔓延,引发新、马及北婆共五邦左翼人民以及一些民主派别全面反对与抵制。他们团结一致,订立共同斗争纲领,并组织五邦社会主义政党团结大会,发动全民签名运动、示威游行等一系列抗议以抵制“马来西亚计划“。印尼苏卡诺政权认定“马来西亚计划”为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阴谋而采取对抗政策,除掀起国际政治、外交攻势、并积极采取军事干预行动。

汶莱原已成为英帝国保护邦,也在争取全面独立。其左翼政党汶莱人民党,在1962年底的大选中大获全胜,意欲宣布独立,但却遭遇英殖民当局与苏丹诸多阻拦而未克组织立法议会,愤而起义,并得到五邦左翼的积极支持。英殖民主义政权抆平汶莱起义后,立即在砂拉越及新马进行大扫荡逮捕行动,基本摧毁了这些地区的左翼有生力量,为马来西亚的成立铲除了障碍。砂拉越地下组织——砂盟于是发起武装斗争并获得印尼在军事上的扶持。1965年,在美国中情局策反下,印尼发生了“9.30(或称10.1)政变”,受美国扶持的右翼军人苏哈多夺取政权,实行全面反共政策与残暴镇压,掀起对印尼共产党及左翼的全国大屠杀,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刚站稳脚跟的砂拉越革命武装,不仅立即失去了印尼方面的军事与其他支持,更从此陷入两面受敌的危险境地,不得不逐步退回砂境,自力更生。

二战后至1959年代末蓬勃的左翼独立运动,进入1960年代后,则连续遭遇英美帝国主义与当地右翼政权联手的残酷镇压和摧残,民族民主独立反殖运动被全面卷入了国际冷战斗争之中,印尼与五邦左翼分别遭遇被瓦解的命运。

二战后至1960—70年代是国际冷战炽热时期

二战后,面对意识形态的严重分裂,世界分为帝国主义与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全世界形成泾渭分明、势不两立的政治集团。大多数殖民地人民基本崇尚共产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而自然倾向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集团。而少部分既得利益者或崇尚资本主义者则倾向于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集团。因而,不管因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形成的人民内部的分裂,还是因应国际意识形态斗争而形成壁垒分明的结集和对抗,在在都造成殖民地政治上的强烈分化,进而形成为地区性武装斗争。国际冷战在亚洲、特别在东南亚,事实上,斗争进行式却是如火如荼的热战。

在东南亚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斗争,除了炮火互相轰击之外,在各领域也都全方位在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在在体现争斗的激烈程度。殖民当局一方面刻意和积极培育、扶持当地代理人和它们的组织,一方面采取极其严酷的镇压手段对付一切反帝反殖的左翼力量、摧毁它们在社会各层面的相关组织。英美还以其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如英国文化协会、美国新闻处等以各种传媒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反共宣传活动,不惜工本印制各类反共宣传印刷品如报章、海报、传单、杂志、图书等,铺天盖地在民众中间、各大专与中小学校免费分发;并设立电台、巡回电影队等传媒手段,以图达致引导、改变、固化人们精神与思想的“洗脑”效应。反抗或抵制这种在左翼看来是“毒害”的反共文化宣传活动,左翼则采取细胞形式的小组,联系和团结左倾的学生与青年,灌输反帝反殖革命思想,一方面抵制与杯葛右翼的文化腐蚀攻势,一方面强化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鼓励革命的实践,让他们投身到左翼的公开的(或宪制斗争)、半地下的(秘密组织的外围组织)或地下(秘密组织)的斗争中来。

早年东南亚各地区左翼的联系与互动

东南亚地区的左翼,其实大都是早年流落南洋的国民党左翼或中国共产党人,以及由他们所发展和培养的当地华人,以及由印尼共产党所发展和培养的由印尼迁移过来的印尼人、当地马来人及印度人所构成。当地左翼组织与中国共产党、印尼共产党等早在1920年代便有联系。

1925年前后,派遣过来或流落在新马的中国共产党人,便成立了南洋临时委员会(简称南洋临委),后来更进一步建立了南洋共产党,主要目的在于领导南洋海员工会等工人组织,推动南洋工人运动,传播共产主义。在1930年,马来亚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协助和监督下成立。

印尼共产党在共产国际荷兰人马林的推动下,则更早于1920年成立。印尼共的主要领导人如主席斯玛翁(Semaun)在1922年便前来新加坡开展联系。1924年,印尼共另一领导阿里明(Mas Alimin)在新加坡与许多著名的马来人与印度人往返交接,有密切的接触,并培植了一些印尼共的代理人。当时在新加坡设立的拥有12万名会员的印尼海员工会,与阿里明所领导的印尼共外围组织 - 印尼人民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共产国际负责人丹马六甲(Tan Malaka)肩负发展印尼、新马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职责,派遣柯岳斯诺(Koesno)前来新加坡与柔佛州,在马来人当中推广共产主义并取得成功。1926年,印尼共还为在印尼发动武装起义而把新加坡作为其运作中心。

1938年,在吡叻州一批左翼马来人成立了马来青年同盟(Kesatuan Melayu Muda简称KMM)。这是马来亚第一个马来左翼政治团体,是由一批曾经在1920年代于埃及开罗深造而受到中东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影响的马来青年所组成。后来他们与印尼民族主义左翼与印尼共过从甚密。

在马来亚,1930年马共成立后,马来亚与泰国的共产主义传播与发展便成了马共的主要任务,这包括培植马来人加入马来亚共产党。印尼共在1926年起义失败后,遭遇空前的镇压而隐蔽起来,其对新马的影响也因此渐次式微。

1937年后,由于日本侵华,南洋各地纷纷发动抗日运动,支援中国抗战。南洋各地左翼,都积极投入到抗日运动中,各地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而蓬勃发展起来,党员及支持者人数激增。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南侵,新、马、北婆三邦与印尼皆沦陷,各地共产党及左翼组织均纷纷进行武装抗日。由于战事的阻隔,各地左翼无从联系。

战后,印尼立即发动民族独立运动,武装抗荷。北婆三邦则各有实际情况,并无成气候的民族主义独立运动的诉求。基本上,沙巴人民右倾,没有左翼组织,抗日时的神山游击队是由亲国民党的右翼人士组成。日降后,砂拉越与北婆罗洲自然回归英国怀抱,还原为英国殖民地。二战时,砂拉越虽然有左翼的抗法西斯同盟的存在,但人单势孤,不成气候。汶莱原本是个历史悠久的苏丹王国,1888年已沦为英国殖民地,战前,已经是英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战后,英国第一时间便继续掌控汶莱,使之成为英属保护国,实则上仍然是英国殖民地。马来亚情况则甚为不同,马来亚共产党在抗日时期便培养人数众多的党员和同情者,在日军入侵前后得到英军的协助成立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与联军合作,进行了3年8个月的武装抗战,在日降时,军队人数已多达1万5千多人,在当时东南亚,马共是唯一拥有人数众多、配备相对精良部队的共产组织。由于党中央控制在英国特务(指莱特——《人民之友》注)手中,并在战时与英国联军签订了“美罗协定”,日降后,主动解甲归田。虽则在英军在1945年9月2日回马前一段时间,马共实际上掌管新马的政权,组织人民委员会,主理新马各城镇、乡村的治安与行政事务,但却错失独立自主的机会。

进入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砂拉越与汶莱的左翼运动有了长足进展。汶莱方面,卡达亚安族深受印尼共的影响,成立了左倾的汶莱人民党。砂拉越方面,受中国南来的教师共产主义者伍禅影响的左翼青年成立了数个左翼文娱团体,同时在华校中建立了学运组织。左翼青年张荣任当时想归国(当时的祖国认同仍然是中国)学习并参加祖国建设,途经新加坡时,受到已加入星洲抗英同盟的友人的劝阻,改变了祖国认同而愿意留下来,并接受了抗英同盟的指示,回到砂拉越从事革命。他与文铭权等人于是建立起砂拉越解放同盟(简称砂盟),当时砂盟是作为马来亚共产党的一个附属组织而存在,一切听命于马共的指示办事。但不久,张荣任经受不了从事地下工作的压力而逃往印尼雅加达,而文铭权则与抗英同盟失却联系,从此砂盟便独立运作。一直到1963年以后,作为砂盟主要领导的文铭权才在雅加达与马共地下组织、马共南马局中心余柱业会面,希望恢复组织关系,余柱业代表马共告知,十多年来,砂盟独立运作并颇有成就,而马共对砂拉越情势并不了解,因此无需恢复上下级关系,而作为独当一面的砂拉越革命组织,则可建立兄弟党关系。

位处东南亚中心、扼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枢纽、亦为东南亚贸易最大都会的新加坡,由于交通与通讯的方便,一直以来便是东南亚各地左翼组织的联络中心,其作用一如曼谷之对中印半岛,使中印半岛革命运动的联系中心。新加坡在二战前后,不仅一直是主导马来亚共产主义和左翼运动的重要城市,也是印尼共产主义与左翼运动的联络中心和“大后方”。

可以说,战后的新加坡具有东南亚反帝反殖的中心地位。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在工运、农运、学运、妇运、文运等领域设立了众多的左翼公开团体。特别在紧急法令实施后,还成立了星洲人民抗英同盟这个外围地下组织,开展和领导各条战线的反帝反殖斗争,并建立起与马来半岛、泰国及印尼左翼团体各条战线的联系和互动。

1950年代新、马、北婆三邦及印尼左翼的互动

在整个五十年代,东南亚各地左翼主要集中力量在其本身的反殖、独立运动与斗争之中,除了在舆论与宣传方面互相支援之外,实质上的互动与支援并不密切。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左翼必须面对来自殖民地政权的镇压和破坏,也更多必须专注于本身的组织与斗争任务。

是故,当时各地区左翼的互动主要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而产生的相互支援和互动。特别在学运方面,受到亚非拉世界学运的影响,东南亚学生组织相对频繁进行相互联系与互访。

政治上比较卓著的互动便是由印尼苏卡诺印度尼赫鲁倡议的“不结盟运动”所引发的各殖民地一连串的互动效应。那是一个第三世界主导的左翼大互动。中国积极以予支持,并提出“和平共存五大原则”这个划时代的政治与外交战略,并获得第三世界与各地民族主义政党的支持。

“不结盟运动”是以在印尼万隆举行“亚非团结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第三世界的势力范畴。新、马及砂拉越等东南亚殖民地区的左翼政党和其基层组织从万隆会议获取灵感和力量,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士气、坚定了争取独立自主的意志。

虽然,英殖民政府出于镇压马来亚共产党而颁布全马(包括新加坡)进入紧急状态,马共则被迫采取武装对抗,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目的在于推翻英殖民主义、建立马来亚民主共和国。

情势不允许公开宪制斗争的进行。在新加坡,马共成立了“星洲人民抗英同盟”(简称抗盟)这个外围组织,以地下斗争的形势进行反殖运动。抗盟成员一度达到三千多人,遍布在政党、工运、农运、学运、妇运、文化团体之中,组织群众与领导各条战线的斗争。1954年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其实便是马共支持的左翼与费边社会主义者所形成的统一战线。当时的新加坡工人党、新加坡人民党也都掌控在抗盟成员的手中。上百个工团组织、五个农民组织、上百个中、小学校友会、数十个音乐、舞蹈等文化团体、妇女协会大都牢牢由左翼掌控。新加坡左翼运动的活跃形成对周边地区,特别是砂拉越以及马来半岛强烈的影响,鼓舞着这些地区的左翼士气,新、马、北婆地区左翼的互访频繁,特别在文化活动方面更显密切。 

在马来半岛则除了马来亚人民抗英军(1949年2月1日改称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的武装斗争之外,马共另成立了一个总称为“马来亚民族解放同盟”(简称解盟)的外围组织,但在各州却以州属命名并独立活动。这外围组织的作用在于为解放军提供粮食、各类物资、情报、组织群众、开展地下或半公开活动、组织或渗透公开团体等革命支援性行动。解盟成员与新加坡抗盟成员在秘密的情况下互有联系和互动。例如,新加坡1954年全星学生5.13反服役斗争,对马来半岛华校学生的影响深远。5.13斗争之后,新马学生学运领导频繁互访。马来半岛1957年全马大罢课多少借鉴5.13 的经验。

新马左翼的互动还体现在彼此提供政治上的支援。无论那一方不论在那一条战线上因行踪暴露或遭遇追捕状况,一般都逃往对方所在,由对方左翼提供庇护、生活照顾、工作安排、与财务资助等协助。马来半岛在1950年代常年进行大逮捕,脱逃者常躲藏于新加坡,并转入新加坡左翼团体的工作之中。反之亦然。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经贸、教育中心,也是左翼运动的中心,马来半岛、砂拉越、北婆罗洲(沙巴)及印尼,许多青年都到新加坡求学。他们同时也把新加坡左翼运动的经验带回本土,作为本土左翼运动的借鉴。砂盟的成立便是最佳例证。印尼,特别是其主要都会如椰加达、泗水、棉兰、以及廖内群岛的左翼,除从来自中国的影响之外,主要资源却是取自新加坡。

1960年代马来西亚计划与五邦及印尼左翼互动

1960年代是东南亚冷战炽热的年代。中印半岛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取得长足的进展,法国殖民政权自奠边府一役惨败后已全面败退。作为国际宪兵的美帝国主义肩负起抵抗共产主义延蔓的战斗任务,直接卷入抵御中印半岛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北越劳动党的支援下,老挝、柬埔寨、越南南方(或称南越)则掀起迅猛的反帝反殖解放战争。泰国与缅甸也分别开展各自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采取武装斗争,冲击亲美的右翼政府。

印尼苏卡诺总统则采取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并实行左倾民族主义政策,印尼共产党获得空前的机遇,不仅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共产党,也成为苏卡诺创导的指导民主政体及其“纳沙贡”体制的一员。[“纳沙贡” NASAKOM -- NASionalisme (nationalism民族主义), Agama (religion宗教), and KOMunisme (communism共产主义) ,三位一体的大团结执政理念,简称(NASAKOM)政体]。印尼共产党受容纳进入人民协商会,成为印尼政治的三大支柱之一。印尼共产党受邀入阁,并与中苏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接受中苏的经政与军事援助。印尼共此时已发展成为亚洲第二大共产党,仅次于中共,党员达百万人,在军队中,特别在空军方面有较强的势力。

在新加坡,左翼与人民行动党的统一战线因一系列的政策纲领的分歧,逐渐走向分裂。当马来西亚计划提出后,由于李光耀为代表的费边集团积极主张加入马来西亚,最终导致两者分道扬镳。深受马来亚共产党支持和影响的左翼分子脱离了人民行动党,另组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这个全新的左翼政党,导致工运、农运、学运、妇运、文运全线分裂。社阵正式与人民行动党分庭抗礼,并采取一系列政治与外交行动,全力抵御和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社阵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几乎掌握着新加坡工运、农运、学运、妇运与文化战线,人民行动党25个支部,超过半数倒向社阵。原先组织的新加坡职工总会(Singapore Trade Union Congress)因之解散。受左翼控制的红色工会82个领导人,与社阵秘书长林清祥商讨后,组织起新加坡职工会联合总会(Singapore Association of Trade Union 简称SATU),形成强大的工人运动。行动党则另行组织全国职工总会(National Trades Union Congress。简称职总NTUC)团结数量有限的工会。两个依靠政府资源建立的机构,人民协会与建国队,掌控在左翼手中,政府采取雷厉手段夺回这两个组织的掌控权。大分裂后的一年多期间,新加坡罢工次数达153多起,创下战后历史新高。

马来亚联合邦方面,马来亚劳工党、马来亚人民党、社会主义青年同盟以及人民进步党早在1957年8月31日,也就是在马来亚独立、成立马来亚联合邦政府那一天,便联合起来成立马来亚社会主义阵线,作为所有民主社会主义组织的联合阵线,倡议建立马来亚社会主义国度。

砂拉越方面,1960年初期,砂盟已经成功地建立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成立了由各民族组成的砂拉越人民联合党(简称人联党)而开展了如火如荼的独立运动。最初,砂盟或人联党并未与其他地区的左翼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1961年5月 ,由于马来西亚计划的提出,凡受影响的地区的人民都纷纷起而抗争,继而与声气相同的各地区政党取得联系,遥相呼应、相互支持,以壮声势。

可以说,马来西亚计划这个冷战产物的出现,促成了各地区左翼政党的全面合作,也加强了整个地区左翼力量的声势。对马来西亚计划的提出,这地区的左翼对马来西亚计划的看法是:
   •  它纯粹为英美帝国主义遏制东南亚共产主义的蔓延而设;
   •  它是不折不扣的新殖民主义产物;
   •  它旨在阻遏各地区民族民主独立运动;
   •  通过其代理人或傀儡政权,继续掌控地区的经政与军事,继续其对各地区资源的掠夺。

而左翼所推动的政治运动,目的是:
  1、摆脱和推翻殖民地统治,争取独立自主;
  2、通过和平宪制斗争途径,建立民主政权;
  3、进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建立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4、人民当家作主,掌控祖国资源。
马来西亚计划与地区左翼的政治理想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地区左翼自然群起反对、抗争。五邦左翼于是有以下动作:

(1)发起五邦社会主义政党大会

巫统主席东姑鸭都拉曼于1961年5月底颁布了马来西亚计划,立即遭遇五邦左翼政党的激烈反对,马来亚社会主义阵线主席布斯达曼于1961年7月倡议五邦社会主义政党大会,以声讨马来西亚计划的提出。经过多次协调,会议终于在1962年1月26 - 28日在吉隆坡正式举行。参加的政党有:

政党主要代表
马来亚方面:
马来亚社会主义阵线——
马来亚人民党 .................................布斯达曼、祝俊雄等
马来亚劳工党 .................................依沙• 穆哈默、林建寿等
新加坡方面:
星加坡社会主义阵线 ....................李绍祖、林清祥等
星加坡人民党 .................................华合、汤永钊等
星加坡工人党 .................................马绍尔、岑忠民等
星加坡人民行动党 ........................蒂凡那、易润堂等
砂拉越方面:
砂拉越人民联合党 ........................杨国斯、田绍熙等
汶莱方面:
汶莱人民党 .....................................哈必芝• 拉斯曼、乌玛达明等
沙巴方面:......................................(沙巴无左翼政党)

大会总共通过了十七项议决案,主要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的议案共七项,支持北婆三邦自决的议案共三项,其他关于新闻自由、职工运动、团结合作、民主大选、支持印尼等一般性议案共六项,最后一项则是开除星加坡人民行动党。

大会并成立临时委员会以处理如何执行大会议案,临时委员会成员如下:

主席:布斯达曼(马人民党)
秘书:林建寿(马劳工党)
委员:(各党各派一名代表):
傅树楷医生(星社阵)
田绍熙(砂人联党)
维拉班(马劳工党)
华合(星人民党)
岑忠民(星工人党)
莫因 • 阿末(汶人民党)
达朱丁• 达哈(马人民党)

其实星加坡人民行动党清楚这个社会主义大会必然全力反对马来西亚计划,但仍然出席这个会议,并在会上企图提出支持马来西亚计划的建议和提案,但遭到其他成员的抵制与指责,最终,各党一致建议并付诸表决,把星人民行动党从社会主义大会开除出去。

(2)全面开展五邦群众抗议、示威、签名请愿运动

英殖民政府在马来西亚计划于1961年5月27日由马来亚联合邦政府首相东姑鸭都拉曼提出后,遭遇众多方面、特别是北婆三邦的强烈反对而成立的民意调查团,由英格兰银行前总监柯普勃德爵士(Lord Cobbold)担任主席,由英国政府及马来亚联合邦政府各委派两名成员组成。他们是槟城首席部长王保尼(Wong Pow Nee)、马来亚联合邦外交部常任秘书、莫哈默•嘉查里•沙菲 (Mohammed Ghazali Shafie), 前砂拉越总督安东尼• 艾贝尔(Anthony Abell)、前马来亚辅政司大卫•瓦德尔斯顿(David Watherston)。调查团于1962年1月成立。于2月19日抵古晋,作为期两个月的调查。

五邦社会主义政党大会声势浩大,大会的跟进便是各邦左翼政党展开轰轰烈烈的后续行动:如扩大对人民的宣传揭示大马计划的本质、针对英殖民政府与马来联邦政府所推崇的柯波调查团等,组织民众的抗议游行示威、发起签名运动向英政府请愿、向联合国陈词并提呈五党致联合国备忘录等活动。

报告书以柯普勃德(Cobbold)命名,于1962年8月1 日出炉。调查团及其报告书完全无视民意,只字不提由人民联合党及其他团体共同提呈的112,000签名上书。人联党除举行群众大会与发动示威游行外,并提呈一份古晋2万人签名的反大马意见书。此外,各地区也提呈一份共11万4千人签名的反大马意见书。可是,调查团最后竟于7月宣布“大部分人支持大马计划,只有30%的人反对”。8月22日,北婆三邦主要政党砂拉越人民联合党、汶莱人民党及沙巴卡达山民族统一机构议决组团前往联合国向其殖民地委员会申诉并提呈反大马备忘录,反映北婆三邦人民独立的意愿。此举获得联合国秘书处的正面答复,允准出席。三邦代表团原定于12月9日在马尼拉会合后启程前往联合国纽约总部。不料,于12月8日,汶莱人民党发动武装起义,砂沙两地移民厅马上禁止代表团出境,而美国也取消代表团入境签证,北婆三邦人民向联合国申诉计划告吹。

(3)汶莱人民党起义

汶莱人民党起义(西方称之为汶莱政变)是这地区左翼运动的一个高潮。汶莱人民党已经赢得大选,唯一的独立人士也已经同意加入人民党。由于英殖民政权与汶莱苏丹迟迟不让召开立法议会,汶莱人民党便迫不及待掀起武装起义,但却在三天内就让英军抆平,起义失败告终。详情大致如下:

1962年8月30至31日,汶莱举行地方议会选举,四个县共55个席位,汶莱人民党参加所有议席竞选。参与竞选的还有汶莱国民机构(6个议席)、汶莱联合党(一个议席)以及18位独立人士。汶莱人民党赢得54席(其中32个议席无对手),唯一获选的独立人士,最后也加入了汶莱人民党。根据1959 宪法,立法议会设33个议席,16个议席由议会选举任命,9位由汶莱苏丹委任,剩下8个议席,由当然委员充任。按大选结果,汶莱人民党获得全胜,理应占有立法议会16个议席。原定立法议会在12月5日召开,并准备授意阿查哈里组织第一届自治政府。汶莱人民党拟在议会通过要求英殖民政府归还砂拉越、英属北婆罗洲(沙巴)领土主权并成立称为婆罗洲联邦独立政府,不参与马来西亚计划而在1963年宣布独立。此议案遭到苏丹奥马•阿里•萨夫丁三世(Sultan Omar Ali Saifuddin III)反对,而延长开会日期至12月19日。

汶莱人民党事前早已作武装起义的准备,并在印尼军部的协助下,组织了北加里曼丹国民军(Tentera Nasional Kalimantan Utara 简称TNKU)。汶莱人民党原定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之时采取行动,面对英殖民政权与汶莱苏丹迟迟不召开立法议会,于是突然提前发动武装起义,攻打苏丹皇宫、总理住宅、发电厂、蚬标素里亚(SERIA)油田、全境各警署等处,砂拉越第五省林梦(Limbang)等地区卡达央族亦配合行动。英军远东军区司令部早有警戒,事前已经通令两个辜加步兵团48小时待命。此时立即派往前线应战。此外,再派遣第一营的两个连队、以及第99步兵旅的第二辜加来福兵团,由新加坡樟宜英空军基地运往汶莱,当天,辜加兵团救出苏丹。9日,英军发动巴拉姆河(Baram River)区数百名达雅族红羽毛战士、第五省巴里欧(Bario)高原地区的格拉比斯(Kelabit)族另数百名战士、加上当地英籍公职人员、油田技工等构成超过2000名非正规军参与战斗,达雅族及格拉比斯族熟悉山林,精于搜寻踪迹。10日,英精锐部队远东茅尖步兵营以及第99辜加步兵营均陆续到达,起义武装迅速被镇压下来,素里亚油田及砂拉越林梦地区虽为起义军占领,最终在三天内也被英军夺回。到12月17日,起义军基本上已全被瓦解。40名起义军战死,3400名被剿捕,少数逃往印尼西加里曼丹,起义军领袖雅辛•阿凡迪(Yassin Affandi)受伤被捕,起义以失败告终。汶莱人民党主席阿查哈里因身在国外,得以幸免被捕,后逃往椰加达受苏卡诺政权政治庇护,成立北加里曼丹合众国。接着,汶莱苏丹立即宣布关闭立法议会并提出退出大马计划。

新、马及砂拉越左翼政党给予汶莱人民党起义积极的道义支持,并同时对英殖民政府的镇压以予强烈的谴责。

事后,政界与史学界对汶莱人民党的起义真相颇有争议。咸认为汶莱人民党既已赢得大选,假以时日,英政府与苏丹势必非让人民党执政不可,无需发动武装斗争以夺取政权,何以竟匆匆甘冒被全面镇压而遭致失败?从而怀疑汶莱人民党起义是英国情报部所搞的有谋略、有计划的政治阴谋。一方面汶莱人民党大部分党要深受印尼共的影响,态度激进。另一方面,英殖民政府算计汶莱人民党不具军事实力,但却通过专人唆使、从旁协助,力诱人民党党要以武力解决政治纠结。

关于汶莱人民党起义因由一直以来便有不同论述。有人认为这起义纯粹是英国殖民政府的阴谋行动。近期有对前汶莱人民党淡布隆 (Temburong) 支部副财政干尼 • 宾 • 默都兴 (Ghani bin Metussin) 的访谈,他指出当时有英国自愿人士参与汶莱人民党的活动并致力鼓动汶莱人民党采取武装斗争形式夺取政权。近期有前砂拉越政治部主任逖姆 • 哈迪(Tim Hardy)揭露,当时他掌握了汶莱人民党准备武装起义的情报,亲自到汶莱与其政治部主任会面,却不料遭对方拒之门外,说是他们已知情况,无须砂拉越政治部插手。此外,逖姆 • 哈迪并成功策反和收编了北加里曼丹合众国(Unitary State of Kalimantan Utara,简称NKKU)影子内阁的国防部长阿穆德 • 再迪(Ahmad Zaidi Adruce bin Mohammad Noor,1924-2000)。 

汶莱起义既成事实,英军也在三天内便把“政变”抆平,接着,以新、马,特别是砂拉越左翼政党支持政变为由,采取一系列逮捕镇压行动,计有:
   
英殖民政权于1962年6月22日,先行采取逮捕行动,文铭权、黄纪作、王馥英、雷皓莹、陈绍棠、阮春涛、沈钦炎等一批砂盟中央领导和重要干部同时被捕。7月23日,英殖民政权又再逮捕了砂盟另外四位公开统一战线的重要干部,古晋工运领袖田文汉、人联党美里支部执行秘书雷皓明、诗巫支部秘书张荣侨、《民众报》主编陈景益等。

王馥英、陈绍棠、阮春涛、沈钦炎四人出生于中国,殖民当局以“不需要人士法令”将他们驱逐出境往中国。而文铭权、黄纪作、雷皓莹三人出生于砂拉越则以“限制居留地法令”拘留。在拘留期间,他们主动选择前往中国而获得批准,目的在于寻找机会再从中国经印尼潜回砂拉越。

1962年12月11日在砂拉越再次进行大逮捕,林永伦被捕。砂盟中央至此仅剩林和贵一人。除此,英殖民政权在全砂各省以“内安法令”另外逮捕了大批砂盟中层干部与公开左翼人士共49人。计第一省丘立诚等共12人、第二省陈宗明等共4人、第三省黄冠俊等共24人、第四省黄纪邻等共9人。

同时,封禁了砂盟喉舌:古晋的《新闻报》(为文铭权等人于1956年8月1日所创)、诗巫的《民众报》(则于1960年4月25日创刊)、美里的《砂民日报》、(于1961年2月11日创刊)古晋职工总会的机关报《向导》(于1961年9月创刊)。

从1962年3月4日、8月2日、8月12日、11月19日、11月21日、到11月30日、隔三差五连串逮捕了包括文德甲市议员林作栋在内的人、劳两党彭亨、雪兰莪、威省等地方支部及工运要员9人。继汶莱、砂拉越之后,12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政府又再展开更大规模的逮捕行动,马来亚社会主义阵线柔佛、森美兰、雪兰莪等支部共9位领导人以及工联会、文化团体及个人共50多人被捕。

接着,英殖民政权更与新加坡自治政府、马来亚联合邦政府泡制的“内部安全理事会”(Internal Security Council)在新马策划另一次大逮捕行动,以期全面摧毁马共与左翼的所有反对势力,为1963年8月31日(后改为9月16日)“马来西亚”的成立排除障碍。1963年2月2日,以代号“冷藏行动”(Operation Coldstore)的镇压行动,实行对新加坡政党、工会、农会、学生、文化团体及个别左翼人士进行全面大逮捕。新加坡李光耀拟就的名单人数多达250人,而东姑所提呈的名单只有25人。英驻新总督认为新马两地政府所提呈名单人数过多,旨在打击反对党,并认为其中许多人其实进行的是合法的宪制斗争的左翼人士而非共产党人。讨价还价的结果,各方同意的名单减至110人,最终逮捕106人。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主要领导人如:林清祥、傅树楷、兀哈尔、曾超卓以及工运、农运、学运、文化团体、校友会等团体主要负责人和积极分子几乎悉数被捕。

面对英殖民政权及其属意的当地民选政府(左翼称为英殖民政权代理人)的残酷镇压和搜捕,新、马两地未遭逮捕的左翼积极分子和马共地下组织成员,在“冷藏行动”前后,纷纷转移到安全地点。马境左翼积极分子及马共地下成员则转移至苏门答腊北部的棉兰,或进入泰南边境,加入马共武装部队;新加坡的地下成员则转移至印尼廖内群岛或椰加达等处。

至此,新、马及砂拉越左翼政党及其各条战线基层组织的领导层极重要干部几乎已关进监狱,马来西亚成立所面对的左翼阻力已全面遭致瓦解,左翼无从再以宪制民主手段开展任何反对马来西亚成立的可能性,马来西亚遂于1963年9月16日正式成立。

砂拉越地下组织砂盟中央,在仅剩一人的情况下,林和贵断然发起武装斗争的号召,发动近500百名成员转移至印尼西加里曼丹,以坤甸等处作为活动中心,联系印尼共及执行对抗政策的印尼军方,并在印尼政府的协助下进行军事培训、准备武装斗争及开展对砂境的地下斗争。

印尼则采取一系列武装对抗行动,除积极支持和培训砂盟军事人员之外,并协助其成立砂拉越人民游击队及提供枪支弹药和其他军事配备;在砂拉越及沙巴与印尼西加里曼丹、东加里曼丹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以北加里曼丹国民军与北加里曼丹志愿军的名义进行军事骚扰和攻击行动。在新、马,则招收兵员、进行军事培训,然后以舰艇运送或以军机空投,在新加坡及马来半岛以游击方式,进行袭击、爆破等军事行动。印尼的军事干预最终因印尼右翼军人在美国中情局的策动下,发动9.30(或称10.1)政变,苏卡诺左倾政权倒台而告终。

新、马左翼政党因有生力量遭遇沉重打击而衰落,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新加坡人民党、马来亚劳工党、马来亚人民党却仍然存在,并在其党报等宣传资料中继续给予马共及砂盟(于1965年9月正式以北加里曼丹共产党名义开展斗争)积极的支持,经常报导其武装斗争的消息及发表马共及北加里曼丹共产党的文告和声明。前述左翼政党,除马来人民党之外,其余均先后在1972年自行终结其组织活动。

结 语

上世纪50及60年代,是东南亚左翼发展最蓬勃的年代。二战导致世界秩序的重大调整,英法帝国主义无从再掌控其殖民地的局势。殖民地人民经过二战的洗礼,在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受到中苏共产主义胜利的鼓舞,纷纷揭竿而起,打着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大旗,无论通过宪制斗争还是武装革命,试图推翻殖民统治,要求独立自主,建立民族主义共和国还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国度。由于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反帝反殖、独立自主的政治诉求,东南亚左翼自然互通声气、相互支援。特别在面对殖民地宗主国意图继续掌控、继续剥夺自然资源、奴役殖民地人民的政策和措施时,左翼自然形成泛统一战线、采取统一的行动以予抗衡。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第三世纪不结盟运动为主轴,左翼的互动主要基于维护和发展共同的意识形态而互动和支援。

上世纪60年代则因帝国主义采取实质性措施,提出马来西亚计划,意图建立资本主义堡垒、阻隔中印半岛与马来、印尼群岛共产主义对东南亚殖民地区的影响、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蔓延。另一方面,则作为围堵新兴的共产主义中国、形成亚洲南部的包围圈。这自然不利于东南亚地区左翼势力的发展并有碍其政治诉求,因而,从仅仅源于意识形态的互动立即发展为具体的政治互动,从宪制斗争发展到武装革命。

英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在殖民地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刻意培育当地的封建与资产阶级为代理人作为民族主义的象征、实施议会民主选举等民主政治措施;一方面对势力日益增长的左翼采取严厉的取缔行动、颁布紧急状态、宣布以共产主义为诉求的组织为非法组织,以紧急法令或内部治安法令进行逮捕和武力镇压。帝国主义与当地政权双管齐下的措施凑效,加上左翼本身过左的意识形态和行动,特别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下,导致自身的式微,新、马及砂拉越左翼终于全面走出历史。



【相关链接】

1、林清祥《答问》遗稿片段
2、浅析新加坡左翼运动的兴衰
3、廿世纪六十年代 新加坡左派工运遭遇 问题探索 ——纪念“二•二事件”五十周年
4、《廿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 左派工运遭遇问题探索》 续篇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0 comments:

通告 Notification

安华接受CCTV独家专访 

点击下图,观赏视频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