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福民主促进会与明福家属不满首相安华多次拒见(他们),而决定在即将来临的元宵节(即阳历2月24日)上午11时正,到行动党的半山芭总部,向陆兆福拜年和探问关于明福命案调查的进展。人民之友工委会2024年2月5日(星期一)发表《5点声明》,表达我们对赵明福冤死不能昭雪事件的严正立场和明确态度。

Hindraf.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针对第15届全国大选投票提出 5项建议 和 两个选择

人民之友恭祝各界2024新年进步、万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人民之友20周年(2001-2021)纪念,发表对国内政治局势的看法] 坚持抗拒种族霸权统治! 阻止巫统恶霸卷土重来!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人民之友工委会即将在2020年9月9日发表文章,对“喜来登”政变发生后的我国政治局势,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致力于真正民主改革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参考,并愿意与同道们交流、共勉!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Sahabat Rakyat akan mengemukakan pendapat khusus mengenai situasi politik di negara kita selepas "Rampasan kuasa Sheraton" pada 9 September 2020 untuk tatapan rakan semua bangsa dan semua strata yang komited terhadap reformasi demokratik tulen negara kita. Kami bersedia bertukar pendapat dan saling belajar dengan semua rakan-rakan sehaluan.

Stop%2BRestoration%2Bof%2BMahathirism.png

Bersatu padu, mempertahankan reformasi demokrasi tulen, buangkan khayalan, menghalang pemulihan Mahathirism.

 photo mahathir_PRU14_1.png

人民之友18周年(2001—2019)纪念,举办一场邀请4名专人演讲的政治论坛和自由餐会,希望通过此论坛激发更多的民主党团领导、学者、各阶层人士,共同为我国民主改革运动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photo the-new-phase-of-democratic-reform-reject-state-islamization.jpg

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马来西亚民主改革的新阶段 / The New Phase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Malaysia / Fasa Baru Reformasi Demokratik di Malaysia

 photo Banner_WorkReport2016.jpg

人民之友为庆祝15周年(2001—2016)纪念,在2016年9月上旬发表了最近5年(2011—2016)工作报告(华、巫、英3种语文),并在9月25日在新山举办一场主题为“认清斗争敌友,埋葬巫统霸权”的论坛。

509.png

人民之友根据2017年9月24日发表的《人民之友 对我国第14届大选意见书 》的内容与精神以及半年来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形势,对5月9日投票提出具体意见,供全国选民参考。

Thursday 27 January 2011

剖析预料中的“方略”风波

剖析预料中的"方略"风波

作者/来源:刘锡通/独立新闻在线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789.html



【刘锡通】年前,当陈友信与方天兴角逐华总会长一职败下阵来后,方氏随即献议委任他担任《20年行动方略》小组主任,他也欣然接受了,自愿提供给方氏一个展示大度和包容的机会。当时,我立刻觉得这是陈氏在处事风格上的一个大败笔,因为一个有原则的领导人在“道不同”时,总应有些事情是“有所不为”的。

可是,陈氏却选择了他的“有所为”。我如此说,并非希望大家分裂,而是认为分裂早已滋生在他们不同的理念本质中,绝非一相情愿地以一句“以和为贵”就能轻易解决的事。

曾几何时,双方剑拔弩张,聚集了不少人马,以不同而鲜明的理念,南征北伐,争取出线,领导华总。在硝烟仍然萦回未散之际,猝然间双方竟能在饭局上、谈笑间,化解了一幕灰飞烟灭,而且有是那么神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引起人们遐思,揣摩双方的理念究竟是否那么接近?

要不然,他们又如何能在短时间解决了基本的矛盾呢?若矛盾真是那么容易解决,双方早就应该开饭局了,省得劳民伤财、各自披星戴月到处奔走,将自己的理念广泛推销。说实话,我当时是不看好方陈的这段联姻的。因此,我曾为文表示,方略小组在工作上,将会遇到许多麻烦和波折。

陈友信败选后做法欠妥

首先,大家都知道,华总成立的背景与过程并不很光彩,而且其背负的使命也不简单,同时其成员州属,不管大小,皆拥有同样分量的代表和选举权,完全失去正常比例,不能反映真正的民主精神。当时华社包括雪华堂(现称隆雪华堂)对此也颇有微词,不过后者既已参与了选举而败下阵来,它就得遵守游戏规则,表现务实一点,回来好好韬光养晦,以待来日重新出发。

在这期间,它应让对方全权推行华总的会务,负起他们的责任,可惜的是,陈氏却决定到华总的权力中心去分一杯羹,反将自己一项更重要的监督和制衡任务,置之不顾。这不但使到双方职责混淆不清,也失去了“两党制”的民主核心意义。

自降身份陷龙搁浅滩困局

其二,雪隆地区由于地理的优势,一向都是人才荟萃的中心,一个人能够出任此地大会堂的领导人,自然是众望所归。他并不须具有什么过人的学问,也不一定要能言善辩,只要他处世圆融,在公义与大是大非之前不逃避、不马虎、不敷衍,同时又能重视人才、因人善用,自然就有许多才俊之士肯出来参与投入工作。

邱祥织时代,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之所以能够鼎盛一时,乃因他具备了这些素质。因此,华团宣言、文化纲领以至捍卫三保山等等工作,都是在他任内相继提出和实践,并受到全马华社大力支持,一时蔚为风气,令人刮目相看。

陈氏身为隆雪华堂领导人,本来就应具有邱氏这样的气魄和情怀,把视野放大一点,了解自己的优势,不必自降身份陷入蛟龙自搁浅滩的困局,处处受制于人。

须知,在华总里,他的地位远不如其他任何一位理事,原因是:他是受委任的,而其他理事则是票选的现在事件发生后,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就连一个权臣的话语权也比陈氏有力铿锵,徒呼奈何?

华总领导妄想可化腐败为神奇

其三,华总是一个民间团体。顾名思义,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功能和责任,并不在于与政党争取政权,或分享政权。因此,在这意义上,它是“超越政党”的,不过,因为它是代表群众的利益,为了这个任务,它就不能“超越政治”,反而应该积极地扮演监督和防患政权被滥用来侵犯或腐蚀群众的利益。

若要有效地扮演好这个角色,它就不宜与权力中心靠得太近,而影响其基本功能的操作。身为华总的领导层都应该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这种身份和地位,绝不能利用这种身份和地位来谋私利,与权势眉来眼去,一呼一应,尤其是最高领导人更不应该因为与某某权威私交甚笃而沾沾自喜,妄想可以通过这种关系把50多年来一党专政下造成的结构性政治腐败,化为神奇。

蓄意修改《方略》迎合权贵胃口

其四,《方略》小组是由数十名学有专长的学术界人士组成,其中有些曾在政府机构担任过要职或智囊工作,具有丰富的学术基础和实践经验。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收集资料和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深解民间困境以及体制内出现的许多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匡正时弊、扭转国运。

这些专业人士,一般上都有一种通性,那就是有话直说,不会文绉绉地在文字上雕琢,冀图赢取别人的欢心,正如唐代魏征一样,赤胆忠心,一心一意要把谏臣的工作做好,有意见就向太宗直陈不讳,不必忌惮是否会触怒龙颜,而太宗亦是一位明主,能接受这样的人为助,才能有效地推行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可是往往在这种时刻,便会有一些不肖之徒,扮演行当外的角色,以“学术”为名,行“宦术”为实,百般逢迎权贵胃口,从中作梗进行破坏。

上世纪80年代,当华社草拟好了一份《国家文化备忘录》,要呈上给政府时,便有一个执政党的外围组织出来闹双包,另呈一份备忘录以淡化前者的力量。最令人反感的是这个组织原本也参与华社“共襄其举”,可是,到了最后一分钟,才出其不意,使出撒手锏,过后还自鸣得意。

华社能对华总领导有所期待吗?

古代封建制度下,一般为皇帝效劳的士大夫都坚信“君权神授”或“君权天授”的哲学。因此,凡向天子提呈奏疏时,决不会忘记先以“皇恩浩荡”之类的言辞来向主子恭维一番,然后结尾时,又来一番“诚惶诚恐,俯伏百拜”,退缩而去。

这种封建遗毒,直到今天的民主社会,还是根深蒂固地留存在一些华人知识分子的基因里,挥之不去。从他们一句“写得婉转一点总可以吧”就可了解他们的内心是如何地忐忑不安,恐怕《方略》的遣词用字会得罪权贵。殊不知忠言本质上就是逆耳的,不管你要如何修饰,忠言毕竟还是逆耳的;除非什么事情都不干,那就是天下最安全的事。

华总要求检核《方略》内容,原本也是合理的事。如果能将内容充实一点,唤起更多人和更多族群的共鸣,以结合大家的力量,那就是锦上添花。再不然,花点时间详读内容,并明确指出《方略》内有哪些环节触犯法律,或存有煽动、诽谤以及污蔑等成分,也不失其建设性。

可是,华总只是畏首畏尾地作一些文字上雕琢,以迎合别人的欢心,并自我设限,连一种合情合理合法的建议也无勇气去担当后果,另一方面却要以进取的新姿态呈现在大众眼前,以期有所收获。

试想用这种心态去处理华社事务甚或国家大事,华社又怎能对它有所期待呢?即使来日以巨资堆砌起来十多层大厦,也终会沦为富豪夜夜笙歌的高级俱乐部而已,至于国家兴废事就让它“尽入渔樵闲话”吧。

结语:应如何对待与处理《方略》

《20年行动方略》之制订,主要是向执政者提供匡正时弊的建议或诉求,希望他们能接纳它作为改革施政的参考。已往50年,因为执政者一党坐大、垄断政权,久而久之不免养成跋扈专横之陋习,甚至听任其年轻党员向提呈诉求的隆雪华堂进行挑衅、威胁、恐吓,并恫言烧毁华堂。

自308政治海啸之后,情势已大为改观,过去的反对党也大有迈向布城执政的机会。因此,我们也应该将《方略》提呈给他们,以求平衡,避免偏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时时密切关注行动方略小组今后的走向,并提供意见。走向若有疏漏,我们给予批判,走向若是完善,我们则给予鼓励,以期统合各族人民,共同扭转国运,建立一个公平民主的社会。

(2011年1月中旬)

*本文转载自2011年1月27日独立新闻在线中文版“特约评论”栏目。

柔佛州华团丁能补选诉求

“柔佛州华团丁能补选诉求”

2011年1月27日柔佛州147个华团组织呼应昔加末173个华团向首相呈《备忘录》及7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2011年丁能补选诉求》,发表“柔佛州华团丁能补选诉求”全文如下:

“我们,柔佛州的147个文教团体,呼应昔加末173个华团及7个非政府组织的补选诉求,归纳了柔佛州人民所面对的母语教育问题,向参与丁能补选的国阵与民联两方提出5点原则与诉求如下:


第一、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改变母语学校的本质,企图消灭母语学校,是个绝对错误的政策。历史上,昔华中学的改制是昔加末和柔州人民难以释怀的痛。政府必须承认,各族人民有使用和发展母语母文的宪赋权利,也有建立各族完整母语教育体系的民主权利。政府不但不应消灭母语学校,反应制度化保障母语学校的永续发展。这符合首相纳吉所提倡的“多元文化是我国的珍贵资产”的理念

诉求:短期内马上批准复办昔华独中/峇株巴辖华仁独中(昔加末)分校,长期则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和高等教育机构相关法令,赋予民间机构自由建设和发展母语教育机构的权利,包括批准在柔州设立更多华小、独中和升格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为大学。

第二、 因改制中学风波而被迫害的华教斗士应获得平反,特别是被褫夺公民权的前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

林连玉先生因反对《达立报告书》和华文中学改制,在1961年被内政部以“故意歪曲与颠覆政府教育政策,有计划的激动对最高元首及联合邦政府的不满”及“含有极端种族性质的动机,而导致成各民族间的恶感与仇视”为由被褫夺公民权。

我们认为联盟政府当时所持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林连玉先生是以合法合理的方式争取华文教育的权益,批评政府政策乃是宪赋的言论自由权利。联盟政府当时的做法无疑有政治动机,企图以消灭教总主席的声音,强硬推行华校改制政策。50年后,这个冤案必须获得平反!

诉求:政府应立即恢复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承认他作为爱国者的地位

第三、 民办非营利教育机构既然与国民教育机构一样,培育人才及贡献我国社会,政府有义务制度化资助这些机构,并吸纳独中人才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建国以来,华文中学或独立中学为国家提供了许多优秀人才,独中为国家的进步和经济成长贡献良多。无论是联邦政府或州政府,都有义务资助独中教育,因为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

诉求:制度化拨款州内九间独中和南方学院,以拨地养校是其中一个可行的方案;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让独中生能以统考文凭进入政府大学和申请成为公务员。

第四、 无论就读任何源流的小学或国中,所有学生有权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政府不能以校地不属于政府所有为由剥夺学生享有平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华淡小的建设和扩建不应由社会来支付,政府应平等对待国小和华淡小,除了师资和经常开销以外,承担所有合理的学校开支。

“半津贴”和“全津贴”的歧视性政策必须马上被中止,政府不应牺牲学生的权利和典当他们的前途。

诉求:公平拨款给华小、淡小和国小,废除半津贴和全津贴的歧视性政策。

第五、 华淡小的低年级国语科不应由不谙华语或淡米尔语的老师执教,学生不可能在无法掌握第二语文的情况下,以之沟通并习得第二语文。即使内阁已经指示停止派遣不谙华语老师执教低年级国语科,柔州教育部还是一意孤行逼华小接纳这些老师。这种违反内阁指示的行政弊端是我们绝不能接受的。

诉求:教育部应严格遵守内阁议决,立即撤回派往华淡小执教低年级国语科及不谙华语或淡米尔语的老师。

丁能州议席是柔佛州20年来第一次补选。我们认为选举是展示民意和民间引领社会议程的最佳时机,我们希望参与选举的双方应积极回应我们的诉求,向选民解释政党候选人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展望。我们认为选举应超越短暂的糖果和施予,而应着眼于长期的制度和政策改革。

华教运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人将力求改革和进步,让我们期盼一个文化公正和教育民主的马来西亚!”




其他相关报道:
1) 当今大马:147柔华团挺复办昔独中诉求,促首相投票前至少批准设分校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651)
2) 当今大马:政府不复办独中非不关注华教,马华促华社适当友好反映诉求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610)
3)独立新闻在线:促首相投票前批独中分校,147柔佛华团挺补选诉求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793.html)
4)当今大马:劝柔华团耐心争取复办昔独中,魏家祥:教育课题欲速则不达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691)
5)独立新闻在线:人民应使用友好方式向马华公会反映诉求
(http://www.merdekareview.com/reader_view.php?id=16232)
6)当今大马:国阵赞扬独中却不许建新校,行动党促废除限制独中政策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375)
7)当今大马:炒作握手不敢抗议禁建新独中,张念群反问陈莲花谁出卖良心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514)
8)当今大马:支持《丁能补选诉求》
(http://www.malaysiakini.com/letters/154693)
9)东方日报:丁能補選:147華團要求復辦昔獨中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read//2GSN0lo61Q9O1Ppc03Cx1I7t2NSa8day) 

10)东方日报:復辦昔華獨中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dread/DGF/2a2W0W8B1iCH1lwS051B1wgM2KzS885r) 

11)光华日报:要求批准华仁独中设分校,147华团联署诉求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01/28/26.html)

12)光华日报:律法没有国民型中学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01/27/97.html)

13)光华日报:华人只要公平对待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01/24/85.html) 

14)星洲日报:丁能補選‧柔147華團提出5訴求‧促首相允昔加末設華仁分校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91677?tid=1)

15)星洲日报:巫程豪指魏家祥‧拖延昔復辦獨中訴求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91715?tid=1)

 16)星洲日报:劉鎮東:交代复辦昔獨中‧許子根應列時間表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91716?tid=1)

17)当今大马:林时清1986年上阵已承诺争取,巫程豪轰魏家祥拖延复办独中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728)

18)独立新闻在线:民间续施压改变种族化教育,添强:民联支持柔华团诉求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815.html)

19)独立新闻在线:华教议题发酵引发全国关注,丁能国阵华裔票或形势不利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806.html)

20)中国报:家總支持復辦昔華獨中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1-01-29&sec=mas&art=0129mh20.txt)

21)南洋商报:柔144团体提出5诉求 要求批准复办昔华独中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9141&SID=8&CID=16)

22)南洋商报:蔡添强支持建华仁分校,挑战魏家祥24小时回复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9319&SID=7&CID=10)

23)南洋商报:家总提5诉求 促首相复办昔华独中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9320&SID=7&CID=10)

24)南洋商报:公正党同意华团5诉求 支持建昔华独中分校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9167&SID=7&CID=10) 

25)诗华资讯:丁能补选:147华团要求复办昔独中
(http://www.seehua.com/node/8421)
 

驳反动派诋毁领取美国资金 人民之声捍卫人权记录斐然

驳反动派诋毁领取美国资金
人民之声捍卫人权记录斐然

作者/人民之声 Jan 27, 2011 04:01:07 pm

【人民之声 / 柯嘉遜】马来西亚人民之声在《2010年度人权报告》中,给国阵政府打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后,前首相马哈迪指责马来西亚人民之声为“外国人与政客的走狗”。国阵领袖及其他反人权、反民主与反公正的人士,不断指责人民之声领取美国资金,以诋毁马来西亚人民之声。如今,华社也出现了反动的要饭文棍,通过互联网在背后抹黑马来西亚人民之声。马来西亚人民之声自1989年成立以来,骄人的人权工作记录,將使他们不能得逞。

事实上,几乎所有争取人权、妇女、原住民、外劳、与难民等相关权利的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都曾获取外国资助。过去二十多年來,马来西亚人民之声从支持我们的众多组织,获得资助,包括美国、瑞士、加拿大、德国、芬兰等。在国内,我们通过晚宴等活动筹募款项,但这显然不足以满足我们在经费方面的需求。

通过售卖自己的著作,把钱捐给人民之声,我本人也成了马来西亚人民之声的捐助人。但是,又有多少马来西亚人乐意成为捐款人呢? 马来西亚人民热衷于捐款给教育与宗教团体,但是,在人权、妇女、难民、原住民、工人等等的权利方面,他们却未能以同样的热诚慷慨解囊。


坚持反帝国主义

外国捐款人清楚了解,人民之声是独特的人权组织。它即不背叛其反帝国主义的立场,也不屈服于威权政权。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的组织能生存到今天。

举例说,究竟是哪一个非政府组织,在反美示威中扮演主要的协调角色呢?正是马来西亚人民之声。我们是“制止战争联盟”的一份子,进行协调反美示威,抗议以美国为主的占领伊拉克,反对阿富汗战争,以及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以下是马来西亚人民之声近年来配合下所进行的反美帝国主义示威:·

2007年3月18日,在美国大使馆抗议占领伊拉克4周年。
2006年3月19日,在美国大使馆抗议占领伊拉克3周年。
2005年3月20日,在美国大使馆抗议占领伊拉克2周年。
2003年2月15日,全球抗议美国占领伊拉克。
2002年2月15日,在美国大使馆前进行反战示威。

作为人民之声的创始人与主任,我曾发言和发表了谴责美帝国主义的文章:

《不结盟运动与双重标准》 :谴责美国干预拉丁美洲,特别是古巴、智利及萨尔瓦多;英国在福克兰岛的表里不一(《星报》1983年3月30日);

《超级强权与辩护士》:谴责美国入侵格林纳达(23/11/84《星报》1984年11月23日);

《利比亚,超级强权与自主》: 谴责美国轰炸的黎波里与班加西(《南洋商报》1986年5月14至16日)

《波斯湾的和平与自主》:谴责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入侵伊拉克(24/1/91《新海峡时报》 1991年1月24日与 《星洲日报》)

《质问马来西亚军火开销》:我最新的著作,曝露了美国、英国、法国及俄国政府对马来西亚政府进行不正直的军火售卖 (2010 人民之声出版)

栽培了众多年轻活跃分子

我们的基金都用于栽培人权工作的年轻活跃分子。我们聘请一些年青的职员。他们都有潜能成为杰出的商业领袖,但他们却选择从事人权工作。这些年来,马来西亚人民之声的职员成了研究生,政党领袖,新闻从业员及其他杰出的专业人士。他们之中,包括蔡天强、黄洁冰、阿鲁哲文及杨凯斌。

马来西亚人民之声秘书处的年纪较长者(如本人),都在组织里扮演义务的监督角色。过去的秘书处成员中,有西华拉萨、艾琳、笵俊登、詹德兰等。

反对无审讯扣留的主要非政府组织

马来西亚人民之声成立于1989年茅草行动之后。成立至今,它成了反对《内安法令》及其他无审讯扣留法律(如《紧急条文》及《危险毒品法令》等)的主要协调单位。

我们的办事处为那些在恶法下受害家属提供庇护。每当无审讯扣留事件或其他侵犯人权事件发生,我们都会向全世界发出紧急呼吁,争取各方声援。

常年人权报告

虽然人力有限,自1998年以來,人民之声不间断地每年发表我国唯一的可靠、详细的人权报告。发表这份常年报告,是对马来西亚各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一项贡献。

促进民主健全发展

自成立以来,马来西亚人民之声致力于促进我国健全民主运动的发展。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过去20多年来,人民阵线和人民之声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今日的两线制以及2008年的政治海啸。民联的许多领袖,曾经是马来西亚人民之声秘书处的成员。

人权教育与培训

20年来,马来西亚人民之声职员与秘书处成员,都参与了人权与环保教育工作,其中包括举办讲座,主办论坛和提供培训。

为原住民与边缘化群体仗义执言

马来西亚人民之声为了维护原住民的利益,自然环境和马来西亚纳税人的权益,而发起反对巴贡水坝、雪兰莪水坝等运动。我们为那些面对逼迁,受压迫的边缘化群体(如城市开拓者、园丘社群和难民)提供援助。

污蔑者有何作为?

换言之,马来西亚人民之声一直都仔细慬慎地为我国的公正、平等、民主与人权而斗争,公开反对世界各国的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

马哈迪及其他诋毁者是否也能问心无愧地宣称,他们也是如此?至于,那些在华社里,大事诬蔑人民之声,但又不敢露面的反动要饭文棍,是何许人也?

柯嘉遜是马来西亚人民之声总监

*本文转载自2011年1月27日独立新闻在线中文版“党团观点”栏目。

Wednesday 26 January 2011

不准复办独中是国阵的政策

   不准复办独中是国阵的政策
 文:金明


副首相慕尤丁
丁能补选投票在即,对于173华社团体复办昔加末昔华独中的要求,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不置可否,表明国阵政府不会复办任何华文独中,除非是华仁中学分校,则会考虑。

柔佛州务大臣阿都干尼聪明,回应华社“要求”(有人说是为难)时,明知这是不能之事,于是顺水推舟,把球踢回中央,说如果中央政府批准,柔州政府准备拨地;不得罪华社,也无须承担。

马华再让华社失望,除了盘踞该区多年的蔡细厉父子无法正面回应,最绝者当属廖中莱的“第一次听说当地要复办独中”之说,足以证明马华早和华社脱节,且渐行渐远。

不准设新校成为两面伎俩

马华不可能不知道,自1973年由霹雳州响起号角,响彻东西马的“独中复兴运动”取得初步成功后,原本欲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消灭华文中等教育的巫统,既已从睡梦中彻悟惊醒。

NONE
柔州7团体发布《2011年丁能补选诉求》
然 而,面对华社坚实支持独中的现实,唯有“只准保持现状,不准开办新校”的政策,一边厢可以继续讨好华社,让华社沉醉于自我膨胀与赞美中(每次大选前必然赞 美华校的伎俩),另一边厢则让华社不敢得罪于当权者,甚至需要讨好执政当局,以祈盼获得一两间新校准证,聊以告慰。(宽中分校就是很好的例子)

上 述情况,其实针对华小部分亦然。最终,为了面对华社增建学校的强大压力,马华唯有和巫统妥协,以“一校換一校”的折衷方式,让面临关闭危机的超微型华小, 由原来的地方,搬迁至华裔人口稠密,不断要求增建华小的地区,成就了“迁校也是新学校”的经典说辞,这样的做法,除了无须开罪于巫统不准增建新学校的政 策,又可暂时舒缓华社对学校的急迫要求,可谓一石二鸟。

“连马华以前都已同意”

巫统一党独大
其实,慕尤丁的“诚实”,值得嘉奖,至少没有欺骗选民,清楚让大家知道,复办昔华独中等于多加一所独中,这是有违国阵既定政策的,他说的透彻,马华也是同意的,因此,蔡细历说华社有意为难,其实真是其事,马华根本无法和巫统在政策上较量,既已是政策,马华当然难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除了昔华独中,华社尚要求复办关丹中华和加影育华等4所独中,且相继在1986年前后被当时的教育部门拒绝;随后董教总更领导成立“四区复办独中委员会”,其中当以昔加末区华社复办昔华独中工委会最为卖力。

于是,董教总在历年来的教育备忘录、教育总要求等,多有提及各地复办或新建独中的要求,任何对上述要求“首次听闻”的政治人物,除了不负责任,没做功课外,还有什么言语可以形容?

诚然,独中在《1996年教育法令》仅能以“私立教育”姿态存在,和各种以英文或其他语文作为教学媒介的私立牟利学校同列,本该“符合资格”,就可申请开办,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国阵却以政治考量,制订“连马华以前都已同意”的政策。

换政府才有改弦易辙机会

因此,要复办昔华独中,除非换了政府,才会有可能重新拟订新政策,否则,国阵就必须修订不建新独中的政策,才可能实现。至于华仁中学分校之说,说穿了,就是在不改变政策的情况下,在政治压力下,准许已存在的学校开办分校(如同宽中分校。

penanti by election 310509 voting.jpg在华社,它是一所新学校,拥有自己的校长和行政体系;但在教育局的记录里,全国还是只有60所独中,而所谓分校只有从院校“派去”的行政主任或副校长,没有校长。)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一种欺骗人民的行为。

那么,要国阵修订这慕尤丁斩钉截铁说不的政策,华社唯有向他强烈的表达出来,用选票压力让他改变。多几天的投票日,我想,全部华团人士、华教分子,应该知道如何投票吧!


*本文转载自2011年1月26日当今大马新闻网中文版“当今专栏”栏目。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154585

参与《丁能补选诉求》的一次珍贵体会

 参与《丁能补选诉求》的一次珍贵体会
文:严居汉

柔佛州七个非政府组织在丁能补选提名日前两天(即1月20日)假昔加末中华公会联合发布《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他们针对这场补选,呼吁各族人民和民 间组织、所有政党(包括国阵成员党、民联成员党和其他政党)、所有人民代议士以及未来的丁能区人民代议士,务必促使政府实现三项诉求即:(一)恢复昔加末 的华文(独立)中学——批准复办原来的昔华独中,或者是批准华仁独中设立(昔加末)分校;(二)公平对待各民族合法权利;(三)林连玉冤案必须获得平反。

《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能获得广泛的关注及议论,实在是令所有参与此次诉求的非政府组织或个人感到欣慰。我作为这次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表诉求的召集人,想借此向关注《丁能补选诉求》的发表、或对有关诉求产生疑惑的人士,作出一些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丁能补选诉求》之缘起

NONE2010 年12月尾,我阅读了杨善勇学长发表在《东方》龙门阵,标题为“复办昔华独中就靠补选”的文章。我赞同善勇学长在他的文章提出,昔加末以及柔州华社应大力 趁丁能补选这个好时机,提出“复办昔华独中”的合乎时宜的主张。经思索后,我决定以林连玉基金笨珍区联络委员的身份来推动林连玉基金柔佛州各地联络委员会 在丁能补选斗争中做些工作。因此,我以林连玉基金笨珍区联络委员的身份,起草一份《丁能补选诉求(草案)》,供各联络委员会和昔加末华团参考、指正。

我通过上述方式来推动丁能补选诉求的工作,有着以下两个考量因素:

(一)林连玉基金笨珍区联委会成立了一年多但却不活跃。如今回想,当初加入联委会似乎没有认真思考,一心只想作为协助凑足人数的角色而让联委会顺利产生,未曾表现过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二)柔佛州另外三个地区(永平、峇株巴辖和新山)也陆续成立了联委会,但现有的四个区联委会成员之间似乎未曾有过任何形式的交流或沟通,这难免出现各自为政、彼此隔阂的情况。

因此,我才想借此次丁能(州议席)补选的机会,推动林连玉基金柔佛州各地联委会,联合其他团体提出在文化教育领域华社关注的课题。

与柔华总代表在昔加末进行交流
NONE原本是想事先召集林连玉基金柔佛州四个区联委会的联席会议,让大家聚首讨论以寻求共识。但是,基于四个区的地理位置以及会议日期和时间难以安排,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并改为以电话联络,大略传达此次的活动。

当我联系各联委会主要领导人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能认同初步提出的三项诉求,即(一)恢复昔华独中的办学地位;(二)公平对待各民族合法权利;(三)林连玉冤案必须获得平反。他们的正面反应,确实给予我很大的鼓励,促使我继续推动这项艰难的工作。

我 一方面开始起草诉求,另方面尝试联系复办昔华独中工委以及昔加末华团负责人,希望可以赶在提名日前几天与当地的华团进行交流。最终我获得柔华总总务林道义 先生的协助,安排了关于《丁能补选诉求(草案)》的交流会,时间为1月16日(周日)下午4时至6时假昔加末中华公会会所举行。

NONE当 天出席的团体代表包括柔华总署理主席陈新民先生、柔华总总务林道义先生、昔加末复办昔华独中工委会主席兼广西会馆会长李儒森先生以及昔加末中华公会代表 们,而我们这边的团体代表包括林连玉基金新山与笨珍的联委会代表们以及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代表们。与会的组织或单位代表都对丁能补选诉求内容进行了直率 的交流。

交流会主要是针对《丁能补选诉求草案》来进行。《丁能补选诉求(草案)》分为两个部分,即前言部分(解析为何要在补选的时刻提出华社的诉求)与诉求部分(把符合昔加末华社以至全国华社愿望的诉求归纳为三大要点)。基本上,两个部分的内容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柔华总代表对“诉求”的两点建议

各代表团体在交流会上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基本上无人反对《草案》的基本内容。林连玉基金笨珍区联委会代表认为前言部分一些字眼“过于激烈”,建议做些文字上的修改。柔华总代表则提出下列两点建议:
(一)柔华总认为,现阶段不适宜提“复办昔华独中”,应改为“申办华仁独中(昔加末)分校”;柔华总本身已决定,在本月18日(周二)向到访的首相纳吉提呈“备忘录”——申办在昔加末设立华仁独中分校。

(二)柔华总代认为,现在交流会上所讨论的《诉求草案》的内容已经涵盖在华总的《20年行动方略》里,因此建议这次《诉求》应该交由柔华总所设小组去处理。

与会代表各自表示立场和态度

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代表表示:碍难接受柔华总的建议,并认为《诉求草案》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包括其他民族的权益,柔华总决定在18日向首相呈交“备忘录”之外,如果认同《诉求草案》内容,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参加联署、共同发布这份“诉求”。

NONE上述代表强调指出,柔华总呈交上述“备忘录”与华团联合提出上述“诉求”,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两者皆有不同之处,应该分别处理。上述代表认为:只要认同《诉求草案》内容的单位,都可以联合签署;联署单位无论大小,不分主次,各自独立,地位平等,共同行动。

我作为召集人向与会代表们表示,《丁能补选诉求》声明将在本月20日(周四)由参加单位共同发布。我也表示,只要基本立场与原则不变,欢迎各位代表们在发布会之前以书面提出《草案》的修改建议。

交 流会上,广西会馆会长兼复办昔华独中工委会主席李儒森先生表示,昔加末广西会馆领头答应签署诉求。随后,以林连玉基金新山联委会代表名义出席交流会的阮文 琼先生在发言中也表示,相信柔佛州校友会联合会可以签署这份诉求。接着,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代表也表示可以签署诉求,并表示马来西亚凤凰友好联谊会(新 山联委会)或将认同这份诉求。

根据交流会所反映的情况和所提出的意见,我(们)对《诉求草案》进行修改(主要是完全删除“前言部分”),希望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努力,在这次“丁能补选”直到来临的“全国大选”运动中,为昔加末以至全国各个族群争取应有的权利。

联委会表示不便参与20日发布会

tenang by election day 1 230111 mohd azahar at pasar labis我 (们)一方面对诉求进行修改(迟至1月19日中午12时左右才收到林连玉基金笨珍区联委会主席陈亚栋先生提出的修改稿),另一方面极力争取林连玉基金柔佛 州(四个区)联委会以及其他组织签署诉求。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发出最后修订稿之后,请求团体代表务必要在1月19日下午3时或之前,回复是否愿意签署 诉求,以方便安排隔日(20日)记者会事宜。19日下午1时,林连玉基金柔佛州联委会主要领导聚合在峇株巴辖一间餐厅举行临时会议,相信会议的目的是要争 取四个区的共识。

迟至晚上9时左右,我才接获陈亚栋先生的手机短讯,内容是:联委会同仁认为此诉求应该延后到22日(也就是提名日)之后才进行,以方便获得昔加末主要社团的响应,才能达到效果。联委会也表示不要仓促行事,若20日的联合发布会依旧进行,联委会则不便参与。

我的内心不免还留下一丝遗憾


我 则表示,这次补选诉求必须在提名日之前一、两天提出,才能产生最大效应。若等到提名日之后,相信那时候我们提出的诉求或将被其他议题所掩盖或排挤,无法产 生预期效应。有鉴于此,我只能尽量争取华团联署(无论多或少),并作出表示,若有单位在现阶段无法达到共识、作出决定,可以在往后认同诉求之后才签署。

我 认为,联署团体不一定要多,最重要的是必须把这样的声音合乎时宜地发布出去。我相信,只要诉求表达人民的共同愿望、代表人民的共同利益,必定会获得热烈响 应和广泛支持。《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最终也在非常短促的时间内(直到1月20日中午11时为止),获得七个在柔佛州颇具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联署,按 照原来计划在下午2时共同发布。

完成了发布工作,我感到异常兴奋和喜悦。工作也发生了令人失望的情况,我的内心 不免留下一丝遗憾。但我相信,所有关心民族教育前途的团体或个人、或是昔加末以至全国华社,都会希望代表华社利益的团体机构,必须在华社最需要的关键时 刻,毅然站出来负起领导责任,配合其他被压迫族群,争取民主人权和各族平等权利。

2011年1月24日于笨珍


*本文转载自2011年1月26日当今大马新闻网中文版“读者特约”栏目(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154499)。

Friday 21 January 2011

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

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
 2011年1月20日发表


(上图左至右为:郑永森、李儒生、严居汉、林道义、
刘深渊、江仁瑞、詹玉兰、钟立微、杨秀丽)

柔佛州人民之友工委会联同柔佛州华校校友会联合会、马来西亚凤凰友好联谊会(新山联络委员会)、昔加末广西会馆、居銮白小保校援助会、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学运)、柔佛州被压迫人民联盟(Jerit),于2011年1月20日下午二时,假昔加末中华公会会议厅发布《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全文如下:

丁能(州议席)补选诉求

全国人民正在等待下届国州选举之际,迎来即将在本月22日提名30日投票的柔佛州丁能(TENANG)州议席补选。我们,以下联署团体,针对这场补选,呼吁各族人民和民间组织、所有政党(包括国阵成员党、民联成员党和其他政党)、所有人民代议士以及未来的丁能区人民代议士,务必促使政府实现下述三项诉求——

(一)恢复昔加末的华文(独立)中学
—— 批准复办原来的昔华独中,或者是
      批准华仁独中设立(昔加末)分校

昔华中学因政府实施《1961年教育法令》而被迫改制成为国民型中学。在痛定思痛之后,昔加末华社开始提出复办昔华独中的愿望。就在1986年3月28日,昔加末73个华团议决复办昔华独中。在同年11月19日(即8个月后)教育部便正式拒绝华团的申请。政府采取断然拒绝行动之后,柔州华团被迫通过变通办法,即申请兴办华仁独中(昔加末)分校,继续提出“恢复昔加末的华文(独立)中学”这项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

我们认为,政府唯有承认人民享有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以及认同我国文化教育必须具有多元性,各族人民才能和睦共处,国家社会才能正常发展。因此,我们要求政府;恢复昔加末的华文(独立)中学——批准复办原来的昔华独中,或者是批准华仁独中设立(昔加末)分校。

(二)公平对待各民族合法权利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携手争取独立建国、促进国家经济成长、共同打造一个平稳发展的国家,是应该受到肯定的。但是,我国仍有不少的政治精英继续变本加厉推行种族主义主张,对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感情伤害以及侵犯他们的合法权利。

因此,我们要求政府:

(1)废除现行的《1996年教育法令》和《内部安全法令》等主要恶法;
(2)制度化拨款予华、印(淡米尔)民族语文学校及其他少数民族(如伊班、卡达山杜顺)语文学 校,解决少数民族语文教育的生存及发展所面对的障碍和困境;
(3)废除各个领域中的种族固打制;
(4)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容许华印(淡米尔)及其他语文教育正常发展;
(5)柔佛州政府拨地给州内现有的9间独中,让这9间独中得以以地养校、茁壮成长。

(三)林连玉冤案必须获得平反

林连玉先生,于1961年因为反对华文中学接受改制,被联盟政府(国阵政府的前身)套上故意扭曲与颠到政府教育政策的罪名而褫夺他(林连玉)的公民权以及吊销他的教师注册证。

而事实上,林连玉明确主张“民族平等、共存共荣”,积极推动公民权运动,致力维护母语教育。林连玉站在马来亚必须获得独立的大前提下,呼吁华人积极争取成为马来亚公民及效忠马来亚。

林连玉争取的是华文教育的应有地位以及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这个合情合理的主张并没有伤害或阻碍其他民族语文教育的发展和他们的完整性。
林连玉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没有危害国家和任何民族的利益,却遭到联盟政府褫夺公民权以及吊销教师注册证的残酷对付。这是最令我国华人族群深感痛心和愤愤不平的一宗冤案。

因此,我们要求政府:平反林连玉冤案,即:

(1)撤消联盟政府褫夺林连玉公民权的错误决定;以及
(2)撤消联盟政府吊销林连玉的教师注册证的错误决定。


相关新闻报道:

1)当今大马:柔州团体趁着补选提三诉求,促复办独中,为林连玉平反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3986)
2)
独立新闻在线:吁允复办昔加末独中, 华团提三大补选诉求
(http://merdekareview.com/news/n/16671.html)
3 )
星洲日报 : 7團體聯署《丁能補選訴求》‧促首相准復辦昔華獨中

(http://sinchew.com.my/node/190819?tid=1 )
4)
中國報:7非政府組織聯署, 促批復辦昔加末獨中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1-01-21&sec=mas&art=0121mc54.txt)
5)
南洋商报: “70%昔加末独中生家长意愿” 7团体吁复办昔华独中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7425&SID=8&CID=16)

6)星洲日报 : 林吉祥:國陣若高度重視華教‧首相應准昔復辦獨中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90861?tid=1)

7)当今大马:挑战复办独中旨在让马华难堪, 蔡细历反促雪槟州聘请独中生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069)
8)
独立新闻在线:反讥行动党只会刁难马华, 蔡细历挑战雪槟雇独中生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695.html)
9)
独立新闻在线:复办独中事宜交纳吉决定, 联邦助柔建逾百宗教学校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693.html)
10)
当今大马:慕尤丁拨240万扩建宗教小学, 交由首相定夺复办昔独中诉求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080) 

11)中國報:復辦昔華獨中不知情,慕尤丁:未接獲7團體訴求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sec=mas)
12)
南洋商报: “昔加末复办独中备忘录” 慕尤丁:交首相处理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7604&SID=7&CID=10)
13)
光华日报:呈内阁做最终决定 中五教科书或续用《连环扣》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01/22/25.html)
14)
南洋商报:语文是加强竞争要素,蔡细历:不要政治化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7696&sid=7&cid=10) 

15)中國報:華教獨中課題,馬華逐步解決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1-01-22&sec=mas&art=0122mab74a30.txt)
16)
光华日报:蔡细历:行动党只说不做 马华成功处理华教课题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01/22/34.html)
17)
南洋商报: 蔡细历挑战行动党 民联州政府聘独中生
(http://www.nanyang.com.my/NewsCenter/articleDetail.asp?type=N&ID=217605&SID=7&CID=10)
18)
中國報:蔡細歷:重提復辦昔華獨中,7組織訴求讓馬華難堪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1-01-23&sec=mas&art=0123mab74a45.txt)
19)
星洲日报 : 蔡細歷:提復辦獨中訴求‧“昔華團故意給馬華難看”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91090?tid=1)
20)
光华日报:蔡细历:回教党回教国课题 马华有责任向华社讲解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11/01/23/26.html)
21)
中國報:求復辦獨中等了25年,昔加末華社沒刁難馬華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1-01-24&sec=local&art=0124lj01.txt)
22)
星洲日报言路 : 不趁補選還待何時?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7936)
23)
星洲日报言路 : 誰拋棄了誰?
(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7818)
24)
独立新闻在线:柔华总再提复办昔独中,廖中莱:我是首次听闻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6713.html)

25)新加坡联合早报:柔佛州将建更多所回教学校
(http://www.zaobao.com/yx/yx110123_005.shtml)

26)昔华社出资建设 昔华中学力争上游
(http://chsbp.net.my/2010/1127/2902.html
27) 当今大马:廖中莱首次听闻复办昔独中,柔华总否认趁补选为难国阵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245)
28)中國報:“7大華團復辦昔華獨中”,廖中萊允備忘錄呈首相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11-01-25&sec=mas&art=0125mab74a60.txt) 

29)当今大马:否决复办昔独中惟考虑建分校,慕尤丁:国阵议决不建新独中
(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154332

Tuntutan Pilihan Raya Kecil DUN Tenang

Tuntutan Pilihan Raya Kecil DUN Tenang

20hb Januari 2011



Pada 20hb Jan 2011, 2pm, Jawatankuasa Kerja Sahabat Suaram Johor bersama dengan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Bekas Pelajar-Pelajar Sekolah-Sekolah China Johor, Persatuan Persahabatan Phoenix Malaysia (Jawatankuasa Johor Bahru), Persatuan Kwang Sai Segamat, Jawatankuasa Mempertahankan SJK(c) Damansara Asal, Kluang, Gerakan Demokratik Belia Dan Pelajar Malaysia (DEMA), Jaringan Rakyat Tertindas (Jerit) Johor telah mengumumkan Tuntutan Pilihan Raya Kecil DUN Tenang di Dewan Mesyuarat Persatuan Tionghua Segamat. Berikut merupakan kenyataan tersebut:

Tuntutan Pilihan Raya Kecil DUN Tenang

Pilihan raya kecil DUN Tenang yang bakal menjalankan penamaan pada 22hb Januari dan pengundian pada 30hb Januari menjelang dalam suasana seluruh rakyat Malaysia hangat menanti-nantikan pilihan raya umum ke-13. Sempena pilihan raya kecil ini, kami, pertubuhan-pertubuhan seperti dibawah, menyeru rakyat pelbagai kaum, pertubuhan-pertubuhan masyarakat, parti-parti politik (samada parti komponen Barisan Nasional atau Pakatan Rakyat atau parti-parti politik yang lain), wakil rakyat seluruh Negara serta bakal ADUN Tenang harus mendesak kerajaan untuk melaksanakan tiga tuntutan seperti di bawah:

(1) Mengwujudkan Semula Sekolah Menengah Swasta Cina (SMSC) di Segamat—mengwujudkan semula SMSC Seg Hwa, ataupun menubuhkan SMSC China-Segamat

Sekolah Menengah Cina Seg Hwa terpaksa menukar aliran menjadi Sekolah Menengah Jenis Kebangsaan ekoran daripada perlaksanaan Akta Pendidikan 1961 oleh kerajaan. Setelah sekian lama menanggung akibat pedih keputusan tersebut, cadangan untuk mengujudkan semula SMSC Seg Hwa mula kedengaran dalam masyarakat Cina sekitar daerah Segamat. Pada 28hb. Mac.1986, 73 pertubuhan-pertubuhan Tiong Hua di Segamat memutusan secara rasmi untuk mengujudkan semula SMSC Seg Hwa. Walau bagaimanapun,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 pada 19hb November 1986, iaitu 8 bulan selepas permohonan dibuat, secara rasminya telah menolak permohonan ini tanpa ragu-ragu. Walaupun hasrat untuk mengwujudkan sebuah SMSC di Daerah Segamat yang rasional dan munasabah, pertubuhan-pertubuhan Tiong Hua seluruh Johor terpaksa mengemukakan hasrat ini melalui pendekatan yang lain, iaitu memohon untuk tubuahkan SMSC China-Segamat.

Kami berpendapat, perpaduan nasional dan pembangunan negara hanya akan tercapai dengan syarat kerajaan mengakui hak rakyat menerima pendidikan bahasa ibunda masing-masing dan memastikan multiculturalisme dalam pendidikan dan budaya Negara. Atas sebab itu, kami menuntut kerajaan supaya: Mengwujudkan semula Sekolah Menengah Swasta Cina (SMSC) di Daearah Segama dengan-- samaada meluluskan permohonan mengwujudkan semula SMSC Seg Hwa, ataupun menubuhkan SMSC China-Segamat.

(2) Melayan Rakyat Berbilang Kaum dengan sama-rata

Malaysia merupakan sebuah negara majmuk. Sumbangan rakyat berbilang kaum dalam mencapai kemerdekaan, memperkembangkan ekonomi negara serta membangunkan negara tidak boleh dinafikan. Akan tetapi, masih terdapat elit politiko yang gairah melaksanakan dasar rasisme yang menyinggung peasaan dan menindas hak-hak asas kaum minoriti..

Kami dengan ini menuntut:

(1) Mansuhkan akta-akta zalim seperti "Akta Pendidikan 1996"(yang bertujuan menghapuskan sistem pendidikan aliran Cina dan Tamil) dan "Akta Keselamatan Dalam Negeri";
(2) Menjamin peruntukan kewangan yang sistematik kepada sekolah Cina dan Tamil serta sekolah kaum minoriti yang lain seperti Iban, Kadazan-Dusun sebagai langkah untuk mengatasi halangan dan dilemma yang mengancam kewujudan dan perkembangan pendidikan bahasa ibunda kaum monoriti.
(3) Mansuhkan sistem kuota yang berasaskan perkauman dalam semua sektor.
(4) Mengiktiraf Sijil Unify Examination Certificate (UEC-Peperiksaan bersama semua pelajar di SMSC) dan membenarkan perkembangan pendidikan Cina, Tamil serta bahasa ibunda kaum lain.
(5) Kerajaan Negeri Johor peruntukan tanah untuk 9 buah Sekolah Menengah Swasta Cina (SMSC) dalam negeri Johor supaya mereka dapat beroperasi dan berkembang dengan stabil.

(3) Menarik Balik Segala Dakwaan Palsu Terhadap Lim Lian Geok

Kerakyatan Cikgu Lim Lian Geok telah dicabut dan pendaftaran gurunya telah ditarik balik pada tahun 1961 kononnya atas dakwaan memutarbelitkan dasar pendidikan kerajaan dengan sengaja oleh kerajaan Parti Perikatan (pendahulu kerajaan Barisan Nasional). Padahal beliau cuma membantah pertukaran aliran sekolah menengah Cina yang disaran oleh kerajaan masa itu.

Cikgu Lim Lian Geok jelas berpegang kepada pandangan “Kesamarataan bangsa” dan “Hidup Berbilang, Makmur Bersama”. Atas dasar inilah berliau bertungkus lumus dalam mendorong orang Cina menuntut kerakyatan di Malaya dan taat kepada Malaya. Atas dasar ini juga beliau berjuang habis-habisan untuk memelihara pendidikan bahasa ibunda.

Perjuangan Lim Lian Geok adalah kearah pembinaan satu sistem pendidikan bahasa Mandarin yang sempurna dan diiktiraf. Tuntutan yang munasabah dan rasional ini tidak menghalang atau mengancam perkembangan dan keutuhan pendidikan bahasa ibunda bangsa lain.

Lim Lian Geok merupakan seorang patriot yang tidak membawa ancaman kepada kepentingan negara atau mana-mana bangsa di Negara kita. Malangnya beliau telah dizalimi oleh kerajaan Parti Perikatan dengan mencabut kerakyatan dan pendaftaran gurunya. Ini merupakan satu perkara yang amat pedih dan tidak puas hati bagi masyarakat kaum Cina.

Maka, kami menuntut kerajaan menarik balik segala dakwaan palsu terhadap Lim Lian Geok, iaitu:
(1) Menarik balik keputusan kerajaan Parti Perikatan yang mencabut kerakyatan Lim Lian Geok.

(2) Menarik balik keputusan kerajaan Parti Perikatan yang mencabut pendaftaran guru Lim Lian Geok.

Below are some related news on this program:
1) Build our school or lose Tenang, PM told
(Link : http://suaramjb1.blogspot.com/2011/01/build-our-school-or-lose-tenang-pm-told.html)

Build our school or lose Tenang, PM told

Build our school or lose Tenang, PM told


Friends of Suaram Working Committee (Johor) together with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Bekas Pelajar-Pelajar Sekolah-Sekolah China Johor, Persatuan Persahabatan Phoenix Malaysia (Jawatankuasa Johor Bahru), Persatuan Kwang Sai Segamat, Jawatankuasa Mempertahankan SJK(c) Damansara Asal, Kluang, Gerakan Demokratik Belia Dan Pelajar Malaysia (DEMA), Jaringan Rakyat Tertindas (Jerit) Johor had released “Tenang (DUN) by-election Demand” on 20th Jan 2011 2pm at Segamat Tiong Hua Association Meeting Hall. Below is the report published by Malaysiakini :


Seven NGOs in Johor have urged Prime Minister Najib Abdul Razak to make good BN's promise to build an independent Chinese high school in Segamat or risk losing the Tenang by-election.

The NGOs have been campaigning for the revival of the Seg Hwa independent Chinese high school 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other new independent school in Segamat since the 1980s.

The original Seg Hwa independent Chinese high school in Segamat, a town 30 km North of Labis, had been converted to 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Education Act 1961.



NONESpokesperson for the groups Nyam Kee Han (left) said that this was a “rational and appropriate” demand.

"We are of the view that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ll only be achieved if the government recognise people's rights to accept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and ensure multiculturalism in n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system," said Nyam.

In March 1986, 73 Chinese associations in Segamat began the campaign to revive the Seg Hwa independent Chinese high school before the general el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irperson of Segamat Kwang Sai Association Lai Hee Sang, the BN government then had given the green light before the polls but went against their promise right after the election.

"This had angered the people there and eventually BN lost the Jementah and Labis state seats (as it was called then),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90 general election," said Lai.

"I hope the prime minister will take heed of the lesson in 1990."

'Prove 1Malaysia is real'

The group had submitted a memorandum on the matter to Najib during his visit to Labis two days ago.

"If the 1Malaysia is indeed true instead of a political slogan, our application should be approved," answered Lai when asked whether he is optimistic of a positive answer from the premier.

The seven NGOs comprise Segamat Kwang Sai Association, Federation of Johor Chinese Schools Alumni Associations, Friends of Suaram Johor, Jaringan Rakyat Tertindas (Jerit) Johor and Malaysia Youths and Students Democratic Movement (Dema).

The groups called for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Segamat Tiong Hua Chinese association office today to release a list of demands to government ahead of the Jan 30 Tenang by-election.

Among others, the groups are demanding equal treatment to all Malaysians, the abolish of draconian laws such as the Education Act 1996 which aims to eliminate Chinese and Tamil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 and Internal Security Act, ensure government funding to all education institutes for minority groups, abolish racial quota system in all sectors, and recognise Unified Examination Certificate (UEC) used by independent Chinese high schools.

They also wanted government to restore the citizenship of the late Lim Lian Geok, a Chinese educationist and activist who was stripped of his Malayan citizenship and his teaching licence in 1961 due to his involvement in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movement.

Wednesday 19 January 2011

大马国家教育44年

大马国家教育44

杨培根

[作者按:撰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马来西亚国家教育的内涵。文章探讨了我国1957年独立前后,一直到今天的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报告书和教育法令,通过追溯国家教育政策和国家教育制度的简史,来达到这个目的。]

前言

我国于1957831日独立以来,已有44年了。在进入21世纪之际,应该是重新评估我国教育体系的时候了。

要重新评估好我国的国家教育,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现有的国家教育政策和国家教育制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熟悉自从独立以来,国家教育政策的发展情况。

相关的<教育报告书><教育法令>

1951年巴恩报告书 
1956年拉萨报告书 
1957年教育法令[4]
1960年达立报告书 
1961年教育法令[35]
1996年教育法令



1。 我国当前的国家教育政策

目前,国阵政府所实施的国家教育政策,实质上,是单元文化的政策。
单元文化政策过于强调某个族群的语言和文化,而忽略了其他族群文化和语言的发展。但是,当权者却要我们相信他们所推行的是多元文化政策。

实际上,统治精英鲜少关注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不止于此,他们甚至有意阻挠其他族群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乍看起来,也许你会觉得国家教育政策是多元化的。实际上,它是建立在单元文化的基础上。所以,许多族群对国家教育政策都没有好感。这个国家虽说已经独立44年了,但是,在各族群之间仍然无法达致真正的团结。

我国独立了44年的今天,还有一些政党在种族主义的泥沼里打滚。我国仍然存在着以种族主义为号召的政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领域的发展还是以种族主义为根基。种族主义政治仍然在我国横行。

统治精英所采取的单元种族的立场是根深蒂固的。它明显地体现在新经济政策中。约半个世纪以前,统治精英上台后,一直都在宣扬种族主义的意识,从来就没真正间断过。

因此,时至今日,多元文化政治仍然有待巩固和发展。大家还得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情况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这是因为单元文化政策长期贯穿了所有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绝大多数的执政党都是单元种族的政党。这点,也足以说明产生现有社会状况的缘由。
虽说这些以种族主义为根基的执政党有时也表现一下他们是在支持多元民族的政策,但是,实际上,他们各自都在争取狭隘的种族利益,而不是在共同争取全民的利益。

2。 现有的国家教育政策中,单元文化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

当今的统治精英所采用的单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或特征呢?
这些表现形式或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a) 从来没放弃实践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
(b) 70年代开始,一贯实施种族固打制;
(c) 为各族群提供教育方面的资助时,实行种族歧视的措施;
(d) 主要以母语教学的教育学府,发展受到重重阻碍。

(a)什么是最终目标”?

我国的国家教育政策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当权者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自从我国于1957年独立以来,统治精英从来没放弃实践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同时,还限制其他族群母语教育的发展。

近期发生的两个事件-”白小事件宏愿学校计划”-就是很好的例子。
宏愿学校计划目的是,要把各族群的小学生强制融合在一起的计划。白小事件则是不允许现有的新村社区母语小学存在的措施。根据一般教育原理,每个社区只要有足够人囗就应该设立母语学校。

这两项措施对母语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普遍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反对。但是,当权者却不顾民意,决定强制推行。

今天,全球化过程在突飞猛进。全球性的各国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面对这样的雷霆万钧的全球化过程,我国的统治精英似乎无动于中,丝毫无意放弃最终目标

迟至20世纪末,统治精英还在制定法令,以实现采用马来语作为主要教媒介语的国家教育政策。1996年,他们在国会通过了备受关注,引起多方争论的<1996年教育法令>。在一片全球化声中,这项法令已正式从199811日开始实施至今。

这是同世界各国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作法。

(b)”最终目标的来龙去脉

为了了解最终目标的来龙去脉,我们必须追溯我国教育政策的历史,也就是我国独立前后,长达约莫50年的教育政策的历史事实。

独立前,我国统治精英在1955年大选中获胜,取得了某种有限度的政治权力。在行使这些有限度的政治权力时,他们就已决定要达致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

统治精英的教育政策,起源于英殖民政府的政策。实际上,统治精英是全盘采用了英殖民主子通过<1951年巴恩教育报告书>所提出的国家教育政策。

如果今天有人说,统治精英的国家教育政策,是英国殖民政府所推行的单元种族文化国家教育政策的翻版,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为了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翻看一下<1951年巴恩报告书>,以及到目前为止,各个时期所通过的教育报告书和教育法令。

(1) <1951年巴恩报告书>

<1951年巴恩报告书>[全名为<1951年马来亚联合邦马来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的目的是,要消灭提供母语教育的方言学校。

这点,可以从<报告书>中下列一段文字看得出来:
“…华人和印度人受促逐步放弃他们的方言学校,转而把他们的孩子们送到教导马来语[唯一的东方语言]的学校去…”“原则上,我们[英殖民政府]建议,结束各族群的方言学校,用一种共同的学校来取代…”[<1951年巴恩报告书>23-24]

[注:方言学校是以母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学校,也就是当时的华文和印度文学校。]

(2) <1956年拉萨报告书>

接着,就是<1956年拉萨报告书>。这份报告书是独立前夕,195656日发表的。当时,统治精英已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政治权力。那是马来亚获得独立前一年的事。

<1956年拉萨报告书>具有两面性

<1956年拉萨报告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统治精英通过<1956年拉萨报告书>,第一次在马来亚教育史上,提出了以马来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最终目标,准备为推行单元种族文化政策而铺路。

<1956年拉萨报告书>是这么写的:

“…这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必须是:把各民族儿童集合在一个国家教育制度里,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各族群,尤其是华族,对最终目标的建议提出强烈抗议,统治精英不得不接受其他族群所提出的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真正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多元民族的性质。

于是,<1956年拉萨报告书>不坚持实施最终目标的建议,而接纳了有利于母语教育发展的多元文化国家教育制度的建议。

这是因为,在马来人以外的其他族群争取下,教育部长敦拉萨终于答应,在即将通过的新教育法令中不提最终目标。因此,<报告书>最终所建议的国家教育制度是:

“…为全民所能接受的国家教育制度,以满足促进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求,考虑到使马来语成为国语的意愿,同时,要维护和持续发展居住在本国的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

(3) 我国教育领域的社会契约--<1957年教育法令>

1956年发表了<拉萨报告书>。次年,国会通过了<1957年教育法令>
要注意的是,这项法令是在独立前的两个月,即1957615日,正式生效。同年,我国在各族群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下,于1957831日取得了独立。

<1956年拉萨报告书>推荐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的那段文字,几乎一字不漏地注入了<1957年教育法令>。法令中的有关条文只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饰而已。

这就是说,<1957年教育法令><1956年拉萨报告书>所建议的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正式化为法律条文,其内容如下:

联邦教育政策要建立的是,一个为我邦全民所能接受的国家教育制度,以满足促进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求,有意使马来语文成为本国国语,同时,维护和持续发展居住在本国的族群[除了马来人以外]的语言和文化。

显而易见,<1957年教育法令>的有关条文,是<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建议的翻版。法令所要推行的,就是促进多元文化的国家教育政策。
<1957年教育法令>只字不提最终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1957年教育法令>只字不提最终目标的建议。当时,当权者决定在法令中不提最终目标的建议,那是因为,这是各族群在独立前夕所达致的共识。

但是,统治精英的辩护士对于这一点,一路来,都采取视而不见的鸵鸟态度。直到今天,还一味强调<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报告书的所谓最终目标

今天,如果要谈论统治精英所经常提起的社会契约的话,那么,我国独立两个月前,立法议会所通过的<1957年教育法令>,才是各族群在教育领域中所真正达致的,如假包换的社会契约

不幸的是,为全民所能接受的,提倡多元文化的<1957年教育法令>实施不到4年,统治精英就做了180度的大转弯,又走回单元文化政策的老路。这是1960年统治精英稳操政权以后所发生的事。

(4) <1960年达立教育报告书>

1960年,以教育部长拉曼达立为首的一个委员会成立了,旨在检讨<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中所提出的教育政策”…尤其是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将来如何贯彻这项教育政策…”

大家记忆犹新,<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最后所推荐的,是以多元文化为根基的国家教育政策。也就是说,国家政策必须维护和持续发展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

<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最终所推荐的,具有多元文化性质的国家教育政策,早在独立前夕,就已制订为法令了,也就是提倡多元文化政策的<1957年教育法令>

不幸的是,<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不但没检讨这项已化为法律条文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也没检讨将来如何贯彻这项教育政策,却反而重提保守的,单元文化教育政策,使最终目标的提法死灰复燃。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单元文化政策,实际上,是由英国殖民政府通过<1951年巴恩报告书>提出来的。这是殖民地主子还未离开本国政治舞台以前,遗留下来的毒瘤

<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的中心思想

我们可以从<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的主要内容,看出它的中心思想。<报告书>是这么写的:

为了国民团结,得消灭种族性中学并确保各民族学生在国民中学和国民型中学上课。

显然,在达致国民团结的幌子下,<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所建议的单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其中一个目的旨在消灭母语中学。

要注意的是,当时的母语中学”[也就是华文中学]被刻意形容为种族性中学<1960年教育报告书>是以达致国民团结为借囗,来达到消灭主要提供母语教育的中学的目的。

过去36[1962-1998]的历史事实,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试想:196211日,<1961年教育法令>生效后,如果当时的所有华文中学都听信于有心人,或屈服于威逼利诱,接受改制为政府国民型中学,而不维持自力更生的独立中学的话,今天,我们已经没有华文中学了。

那是因为,自从199811日,现存的<1996年教育法令>生效以后,在法律上,我国已经没有国民型[华文]中学了。在现有法律下,现存的所谓国民型中学早已名存实亡”;”国民型[华文]中学,已不复存在。
目前,国民型中学的招牌虽然高高挂,但是,那只是一些人自我安慰的玩意儿罢了。这就是人们常提起的惨痛的历史经验教训。

[注:国民团结一词似乎有其特殊的含意,指的是为统治精英的利益而团结。今天,统治精英也还在使用国民团结这个名堂,作为实现宏愿学校计划的借囗,导致各民族难以和谐共处。]

(5) <1961年教育法令>

<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发表后的第二年,国会就通过了<1961年教育法令>。这意味着,还不到4年的光景,体现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政策的<1957教育法令>,就被推行单元文化的<1961年教育法令>所取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全民所能接受的<1957年教育法令>原文被巧妙地阉割。这项<法令>的第3条条文中关于多元文化的重要文字被删除了。

<1957年教育法令>3条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3。联邦教育政策要建立的,是一个为我邦全民所能接受的国家教育制度,以满足促进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求,有意使马来语成为本国国语,同时,维护和持续发展居住在本国的族群[除了马来人以外]的语言和文化。

要注意的是,经过删改,有划线的文字被删掉了。整个条文于是面目全非,内容也完全不同。经过删改的条文变成:

“3。联邦教育政策是,要建立一个国家教育制度,以满足促进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求,有意使马来语文成为本国国语。

这么一来,提倡多元文化的1957年国家教育政策消失得无影无纵,转由另一个旨在推行单元文化的国家教育政策所取代。修改过的法令条文,不再提起维护和持续发展其他族群的语言和文化这件事,也不再提为全民所能接受的国家教育制度

就这样,从1962年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完全转化成单元文化教育政策。这样的单元文化政策,一直实施到21世纪的今天。

双管齐下的策略

如果细心研读一下<1961年教育法令>,你会发觉到,为了达到最终目标,统治精英在这法令下,采用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把主要提供母语教育的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
(二)在适当的时候,要把所有的主要提供母语教育的小学,改为国民[马来文]小学

(a)”华文独立中学的由来

我国目前有60华文独立中学”[简称独中”]。这些独中是如何在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呢?

这和<1961年教育法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从<1961年教育法令>196211日开始实施以后,<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所提出的消灭种族性中学的措施,正式掀开序幕。当时存在着71所民办华文中学。由于经济拮据或受威迫利诱等其他原因,其中55所被迫改制为国民型中学。剩下16所华文中学,改称为独立中学。它们得自力更生,完全得不到政府的资助。

这项法令的实施导致独立中学的产生。独中完全依靠公众人士长期捐款和其他资源来维持,政府分文不给。[只在大选期间,偶而获得一些施舍]
从此,独中在我国教育舞台上粉墨登场。庆幸的是,由于华人社会关心和热爱母语教育,所以,独中仍能存在和发展到今天。

(b)<1961年教育法令>21(2)

<1961年教育法令>21(2),这项不得人心的法律条文,当时引起华人社会极度不安。那是因为,在这项条文下教育部长,有权在任何适当的时候,把所有的华文小学和淡米尔小学改为马来小学。也就是说,部长有权在任何时候,把所有提供母语教育的非马来文小学改变为马来小学。

这样的条文,不只对国民型[华印]小学的生存是一项严重威胁,同时,对主要提供母语教学的独中,也是一项莫大的威胁,因为国民型华文小学是独中的命根子

(6) 1972年欲废除董事部:26A

1972年,另一项措施威胁着国民型[华文]小学的生存。那就是:统治精英在<1961年教育法令>中加入了一项新条文[26A],旨在废除存在已久,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华文小学的学校董事部。为此,华人社会抗议声四起。当时的教育部长胡申翁不得不在国会解释说,学校董事部权力不变,不过,董事部不再有权力聘请或解雇小学教师和职员。

<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了36

在一片反对和抗议声中,统治精英不遗馀力地坚持根据<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单元文化教育制度,时间长达36[1962-1998]

今天,虽然这项1961年的法令已废除了,但是,保守的单元文化政策仍旧阴魂不散。它又巧妙地通过另一项新法令显露无遗。这项新法令就是现有的<1996年教育法令>

 (7)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6 年 前 ,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取 代 了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 。 这 项 新 法 令 , 由 1998 1 1日 开 始 生 效 。 这 项 新 法 令 不 但 保 留 了 教 育 政 策 的 单 元 文 化 性 质 , 而 且 变 本 加 厉 地 贯 彻最 终 目 标
新 法 令 的 < 前 言 > 所 采 用 的 文 字 , 看 起 来 非 常 华 丽 动 人 , 并 且 具 前 瞻 性 。 它 把 现 代 世 界 形 容 为 一 个 全 球 化 竞 争 性 很 强 的 世 界 , 这 是 因 为 受 到 科 技 和 信 息 迅 速 发 展 的 冲 击 所 致 。

然 而 , 在 另 一 方 面 , 法 令却 坚 持 着 单 元 文 化 的 教 育 政 策 。 这 项 教 育 政 策 要 通 过 以 国 语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的 教 育 制 度 来 执 行 。 这 样 的 政 策 完 全 不 符 合 法 令 < 前 言 > 所 提 到 的 前 瞻 性 视 野 或 看 法 。

(a) 17(1) : 所 有 学 校 必 须 采 用 马 来 语

法 令 第 17(1) 是 一 项 影 响 深 远 的 条 文 。 在 这 条 文 下 , 所 有 的 学 校 [ 包 括 幼 稚 园 ] 必 须 采 用 马 来 西 亚 语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
同 时 , 只 在 两 个 例 外 的 情 况 下 , 可 以 使 用 其 他 语 文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 那 就 是 :

(i) 在 现 行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下 所 兴 建 的 新 的 国 民 型 小 学 [ 即 华 文 和 淡 米 文 小 学 ] ;
(ii) 教 育 部 长 所 特 别 豁 免 的 教 育 曳 洚 。

17(1) 原 文 是 这 么 规 定 的 :

“ 17(1)。 除 了 在 第 28 条 下 设 立 的 国 民 型 小 学 , 或 者 部 长 所 豁 免 的 其 他 教 育 曳 洚 以 外 , 在 国 家 教 育 ?? 系 中 所 有 的 教 育 曳 洚 , 都 必 须 以 马 来 西 亚 语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

显 然 , 今 天 , 即 使 全 世 界 都 在 推 行 着 多 元 化 和 竞 争 剧 烈 的 全 球 化 运 动 , 我 国 统 治 精 英 仍 然 决 定 反 其 道 而 行 之, 热 中 于 实 施 单 元 文 化 的 教 育 政 策 。

现 行 的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17(1) 和 旧 的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 21(2) , 有 一 个 最 大 不 同 点 , 那 就 是 :

1961 年 法 令 的 21(1) 所 涉 及 的 只 是 小 学 而 已 , 不 直 接 影 响 中 学 和 大 专 院 校。

但 是 , 1996 年 的 法 令 所 牵 涉 的 范 围 更 广 泛 。 它强 调 的 是 在 国 家 教 育 体 系 中 ,国 语 必 须 成 为所 有 教 育 曳 洚 的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

因 此 , 法 令 所 涉 及 的 不 只 小 学 , 而 是 包 括 了 中 学 和 大 专 院 校 , 甚 至 也 包 括 幼 稚 园 在 内 。

(b) 政 府国 民 型 中 学已 消 声 匿 迹

国 民 型 [ 华 文 ] 中 学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 的 产 物 。 经 过 了 36 [1962 1998] 的 变 化 , 国 民 型 [ 华 文 ] 中 学 已 在 现 行 的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下 消 失 得 无 影 无 踪 。

国 民 型 中 学 国 民 中 学 的 主 要 不 同 点 就 是 : 在 国 民 型 中 学 里 , 每 星 期 必 须 有 1/3 节 课 以 华 文 教 授 某 些 科 目; “ 国 民 中 学 则 纯 粹 以 马 来 文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 母 语 也 可 能 是 课 堂 上 的 一 科 。

国 民 型 [ 华 文 ] 中 学 究 竟 是 如 何 消 声 匿 迹 的 呢 ?

统 治 精 英 是 通 过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关 于 定 义 的 条 文 [ 2 ] 来 达 致 这 个 目 的 的 。 这 条 文 表 明 , 我 国 现 在 只 有 3 种 类 型 的 学 校 :

(i) 国 民 学 校 [ = 马 来 小 学 ]
(ii) 国 民 型 学 校 [ = 华 文 和 淡 米 文 小 学 ]
(iii)国 民 中 学 [ = 马 来 文 中 学 ]

条 文 里 找 不 到 第 4 国 民 型 中 学 “ [ 政 府 华 文 中 学 ] 的 定 义 。 这 就 是 说 , 从 此 , 我 国 不 再 有 国 民 型 中 学 。 我 国 的 学 校 只 有 上 述 3 类 中 小 学 。

在 旧 的 , 已 废 除 的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 下 , 共 有 4 类 中 小 学 :

(i)国 民 学 校 [ = 马 来小 学 ]
(ii)国 民 型 学 校 [ = 华 文 和 淡 米 文 小 学 ]
(iii)国 民 中 学 [ = 马 来 文 中 学 ]
(iv)国 民 型 中 学 [ = 政 府 华 文 中 学 ]

在 新 的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定 义 条 文 中 , 已 没 有 第 4 国 民 型 中 学 “ [ 政 府 华 文 中 学 ] 的 定 义 。 这 就 是 说 , 在 现 行 法 律 下 ,国 民 型 中 学 已 不 存 在 了。

在 法 律 上 , 政 府 已 不 再 承 认 国 民 型 中 学的 存 在 。 统 治 精 英 于 1961 年 所 保 证 的 有 13 节 课 以 华 文 教 学 的 国 民 型 中 学, 从 此 , 在 我 国 教 育 体 系 中 烟 消 云 散 , 成 为 历 史 的 陈 年 旧 事 了 。

[ 注 : 国 民 型 中 学 是 以 马 来 语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的 中 学 。 不 过 , 若 干 节 课 以 华 文 教 学 。

当 时 的 教 育 部 长 , 在 推 出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时 , 保 证 : 每 星 期 有 1/3 的 节 数 以 华 语 教 授 某 些 科 目 ( 如 华 文 和 华 文 文 学 等 )。 这 等 于 说 , 每 星 期 至 少 有 13 节 课 以 华 语 教 学 。

但 是 , 实 际 情 况 是 : 这 些 华 文 课 节 数 逐 步 减 少 , 而 蜕 变 为 只 有 2-3 节 的 母 语 班 。 校 方 则 经 常 不 把 华 文 课 当 作 正 课 , 只 在 周 末 上 2-3 节 母 语 班 而 已 。

那 就 意 味 着 , 这 30 多 年 来 , 许 多 国 民 型 中 学早 已 蜕 化 为 国 民 中 学了。]

统 治 精 英 终 于 成 功 消 灭 了 方 言 中 学”[ 华 文 中 学 ] 。 所 采 取 的 步 骤 是 : 首 先 , 把 方 言 中 学 吸 收 入 教 育 主 流 , 然 后 , 改 制 为 国 民 型 中 学 [政 府 华 文 中 学 “] 。 这 其 实 是 英 殖 民 政 府 50 年 前 体 现 在 <1951 年 巴 恩 报 告 书 > 的 最 后 目 标 。

从 法 律 角 度 来 看 , 从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 1962 1 1 日 生 效 日 开 始 , 一 直 到 现 有 <1996 年教 育 法 令> 1998 1 1 日 生 效 日 为 止, 经 过 整 整 36 年 的 变 迁 , 统 治 精 英 终 于 铲 除 了 那 些 已 纳 入 教 育 主 流 , 蜕 变 为 国 民 型 中 学 方 言 中 学”[ 华 文 中 学 ]。 国 民 型 中 学 已 在 历 史 长 河 中 一 去 不 复 返 了 。

这 个 惨 痛 的 经 验 教 训 , 将 永 远 牢 牢 记 在 每 个 关 心 母 语 教 育 者 的 心 中 。

政 府 华 文 中 学 改 制 过 程 图 解

1957                                1962                    1998
华文中学 --------->I<------国民型中学 -------->I国民中学
[36]

庆 幸 的 是 , 全 靠 华 人 社 会 鼎 力 资 助 的 60 所 独 立 中 学 , 能 够 生 存 和 发 展 到 今 天 。 如 果 没 有 这 些 独 中 , 今 天 , 我 国 就 谈 不 上 有 什 么 以 母 语 作 为 主 要 教 学 媒 介 语 的 华 文 中 学 了 。

新 纪 元 学 院 现 任 院 长 , 也 是 人 民 之 声 主 任 的 柯 嘉 逊 博 士 , 说 :
 
有 些 知 识 分 子 给 人 一 种 错 误 的 印 象 , 那 就 是 , 方 言 学 校 体 系 , 是 殖 民 政 府 为 了 分 而 治 之等 理 由 而 制 造 出 来 的 。

实 际 上 , 华 校 [包 括 中 学 和 小 学] 所 取 得 的 成 果 , 靠 的 是 我 国 华 人 社 会 的 血 汗 和 泪 水 , 更 重 要 的 是 , 政 治 意 志 。

从 上 个 世 纪 [ 19 世 纪 ] 初 开 始 , 华 校 就 是 马 来 亚 反 殖 民 主 义 的 最 坚 强 堡 垒 之 一 。 华 校 挫 败 了 殖 民 政 府 想 要 控 制 它 们 的 意 图 。
[ 柯 嘉 逊 1990 着 : <马 来 西 亚 文 化 政 策 与 民 主>, 第 118 ]

3。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所 产 生 的 问 题

我 国 实 施 了 44 年 的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产 生 了 不 少 严 重 的 问 题 。 各 族 群 的 母 语 教 育 正 处 在 十 字 路 囗 , 情 况 不 容 忽 视 。

(a) 母 语 教 育 正 处 在 十 字 路 囗

有 人 把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下 的 母 语 教 育 , 比 喻 为 交 通 繁 忙 的 大 路 上 的 车 辆 。 法 令 就 好 像 一 直 都 在 亮 着 红 灯 的 交 通 灯 ( 交 通 灯 从 不 显 示 绿 灯 ) , 因 而 阻 碍 了 车 辆 顺 畅 行 驶 。 红 灯 虽 然 亮 着 , 一 名 交 通 警 察 [ 代 表 教 育 部 长 ] , 在 挥 手 示 意 , 车 辆 才 可 以 通 行。

这 名 交 通 警 察 随 时 都 可 能 停 止 挥 手 。 一 旦 他 停 止 挥 手 时 , 交 通 就 会 即 刻 瘫 痪 , 车 辆 将 在 十 字 路 囗 停 滞 不 前 , 造 成 交 通 阻 塞 。

今 天 , 在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的 淫 威 下, 母 语 教 育 的 合 法 地 位 和 处 境 , 就 是 这 么 不 稳 定 。

母 语 教 育 已 经 由 一 项 基 本 人 权 蜕 化 为 教 育 部 长 所 赐 给 的 豁 免 权 。 这 种豁 免 权 只 是 一 项 恩 赐, 不 是基 本 人 权 。 这 项 恩 赐 必 须 由 教 育 部 长 赐 给 。 如 果 他 不 给豁 免 权 , 母 语 教 育 的 前 途 将 不 堪 设 想 。

母 语 教 育 是 世 界 公 认 的 基 本 人 权 。 世 界 上 , 只 要 是 保 护 和 促 进 人 权 的 任 何 统 治 精 英 , 都 不 会 制 定 这 类 侵 犯 人 权 的 法 律 。 我 国 为 什 么 要 制 定 这 项 违 反 基 本 人 权 的 法 律 呢 ?

(b) 在 经 济 援 助 方 面 的 歧 视 现 象

在 提 供 经 济 援 助 给 各 语 文 教 育 源 流 方 面 ,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歧 视 现 象 。

根 据 教 育 部 长 在 国 会 中 所 提 供 的 统 计 数 字 , 各 源 流 语 文 小 学 发 展 基 金 的 分 配 法 是 这 样 的 :

966% 的 发 展 基 金 配 给 国 民 [ 马 来 ] 小 学 ; 24% 配 给 国 民 型 [ 华 文 ] 小 学 ; 1% 配 给 国 民 型 [ 淡 米 尔 ] 小 学 。

这 就 是 说 , 分 配 给 小 学 的 每 100 零 吉 发 展 基 金 , 马 来 学 校 得 966 零 吉 , 华 校 只 得 24 零 吉 , 淡 米 尔 学 校 只 得 区 区 1 零 吉 而 已 。

由 于 教 育 发 展 基 金 分 配 的 极 端 不 均 匀 , 主 要 提 供 母 语 教 育 的 小 学 设 备 迫 切 需 要 改 善 。

在 华 文 和 淡 米 尔 文 国 民 型 学 校 里 , 由 于 不 同 语 文 源 流 学 校 所 建 的 校 舍 数 目 差 距 很 大 , 教 室 终 年 都 有 人 满 之 患 , 拥 挤 不 堪 。 资 金 严 重 短 缺 , 尤 其 是 淡 米 尔 学 校 , 致 使 学 校 缺 乏 基 本 设 施 。

[ “人 民 之 声”< 1966 年 马 来 西 亚 人 权 报 告 > 211]

(c) 母 语 教 育 的 发 展 路 途 坎 坷

各 族 群 母 语 教 育 的 发 展 [ 除 马 来 语 以 外] 路 途 坎 坷 。 统 治 精 英 并 不 鼓 励 非 马 来 人 母 语 学 校 的 发 展 。 实 际 上 , 统 治 精 英 在 限 制 这 类 学 校 的 发 展 。 这 可 以 从 原 住 民 , 淡 米 尔 和 华 族 的 母 语 教 育 的 发 展 看 出 其 端 倪 。

(i) 原 住 民 语 文 长 期 被 忽 略

自 从 独 立 以 来 , 原 住 民 的 处 境 真 可 悲 。 在 一 般 教 学 课 程 内 , 原 住 民 一 路 来 没 上 自 己 的 母 语 课 。
直 到 近 年 [1996], 经 过 原 住 民 社 群 的 一 番 努 力 和 争 取 , 恶 劣 情 况 才 稍 微 有 所 改 变。

1995430日 , 来 自 东 西 马 的 原 住 民 召 开 一 次 全 国 大 会 , 接 纳 了 一 份 < 原 住 民 人 权 宣 言 > < 宣 言 > 指 出 :

由 于 目 前 的 学 校 课 程 不 把 原 住 民 的 母 语 包 括 在 内 , 因 此 , [政 府] 应 接 受 原 住 民 的 语 言 , 为 一 直 到 大 专 水 平 教 学 课 程 中 的 学 科 之 一 。

在 原 住 民 这 项 合 理 的 要 求 下 ,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才 把 原 住 民 母 语 班 加 入 了 一 般 教 学 课 程 中 [ 2 ]。 不 过 , 到 目 前 为 止 , 政 府 要 如 何 落 实 这 项 法 律 条 文 , 还 得 拭 目 以 待 。

(ii) 华 校 发 展 受 阻 挠

国 家 教 育 政 策 , 实 际 上 , 阻 碍 了 母 语 学 校 的 发 展 。 最 好 的 例 子 就 是 , 自 从 我 国 独 立 以 来 ,华 文 小 学 和 中 学 不 是 向 前 发 展 , 反 而 出 现 倒 退 的 现 象 。

1957 年 到 1997 年 的 40 年 期 间 , 华 人 人 囗 由 230 万 增 加 到 530 万 , 也 就 是 说 , 华 人 总 人 囗 增 加 了 约 300 [ 即 增 长 了 一 倍 多 ] , 然 而 , 华 校 数 目 却 减 少 了 。

华 文 小 学 学 校 没 增 加 反 而 减 少 了 , 从 1342 所 减 少 到 1281 所 , 减 少 了 61 所 小 学 。 华 文 独 立 中 学 则 从 86 所 减 成 60 所 , 少 了 26 所 中 学 。

下 列 图 表 显 示 , 华 文 中 小 学 逆 增 长 的 情 况 :

华 文 小 学 和 中 学 逆 增 长 情 况
[1957-1997]
年份      华人人囗      华文小学      华文中学
1957      230       1342        86
1997      530       1281        60

差距 +300 - 61 - 26

[柯 嘉 逊 1990 年 着: < 马 来 西 亚 华 校 斗 争 史 > 2 版 第 141]

(iii) 淡 米 尔 文 小 学 处 境 可 悲

淡 米 尔 文 小 学 处 于 更 加 可 悲 的 境 地 。 我 国 刚 独 立 时, 共 有 888 所 淡 米 尔 文 小 学 。 但 是 , 到 了 今 天 , 只 剩 下 535 所 , 锐 减 了 353 所 。
以 目 前 情 况 来 看 , 淡 米 尔 小 学 根 本 谈 不 上 发 展 。它 们 能 不 能 继 续 生 存 , 都 还 是 一 个 问 题 。

[2001年 柯 嘉 逊 着 : <马 来 西 亚 政 治 景 观 中 的 种 族 歧 视 现 象 > ] (“ 当 今 大 马” 27-18/3/2001)

(iv) 国 民 型 学 校 严 重 缺 乏 教 师

统 治 精 英 从 来 就 很 少 关 注 国 民 型 [ 华 文 ] 小 学 严 重 缺 乏 合 格 教 师 的 课 题 , 同 时 , 也 不 认 真 处 理 这 个 长 期 以 来 悬 而 未 决 的 课 题 。
根 据 统 计 , 目 前 [2001], 全 国 的 华 文 小 学 缺 乏 将 近 3000 名 合 格 教 师 。 但 是 , 马 来 学 校 教 师 却 大 量 过 剩 , 过 剩 多 达 12000 名 。 两 者 之 间 的 悬 殊 , 真 是 不 可 思 议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目 前 , 在 国 民 型 华 文 小 学 ,共 有 65000 名 非 华 裔 学 生 [ 包 括 马 来 族 , 印 度 族 , 伊 班 族 , 卡 达 山 族 等 ] 就 读 。 人 数 等 于 华 文 小 学 总 人 囗 的 12% - 15% 。 这 些 异 族 学 生 基 本 上 是 由 华 人 社 会 资 助 的。

[见 董 教 总 <1999 年 母 语 教 育 宣 言 > 附 表]

4。 大 专 教 育 的 发 展 情 况

谈 过 了 我 国 母 语 教 育 在 中 小 学 的 发 展 , 现 在 谈 谈 大 专 院 校 在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影 响 下 的 发 展 。

虽 然 所 有 教 育 曳 洚 都 必 须 受 到 < 教 育 法 令 > 的 管 制, 但 是 , 法 令 主 要 管 制 的 是 各 族 群 中 小 学 的 发 展 。 大 专 院 校 教 育 的 发 展 则 还 必 须 进 一 步 受 制 于 其 他 不 同 的 法 律 , 如< 联 邦 宪 法 > 和 < 大 专 法 令 > 等。

1971 年 大 专 院 校 实 施 固 打 制

1971 年 , 我 国 通 过 < 联 邦 宪 法 > 新 条 文 [153(8A)], 引 进 了 种 族 固 打 制 。

为 了 进 一 步 贯 彻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 1971 年, 实 行 军 事 统 治 的国 家 行 动 理 事 会解 散 不 久,国 会 修 改 了< 联 邦 宪 法 >,加 入 一 项 新 条 文 [153(8A)] , 旨 在 大 专 院 校 实 施 固 打 制 , 根 据 种 族 比 例 分 配 学 额 。

大 专 院 校 必 须 保 留 更 多 学 额 给 马 来 子 弟 。 这 使 到 其 他 族 群 许 多 优 秀 子 弟 , 被 排 挤 在 大 专 院 校 门 外。

去 年 [2001] , 为 数 不 少 的 成 绩 优 异 的 其 他 族 群 学 生 , 在 大 马 教 育 文 凭 考 试 中 考 获 9 A 12 A , 但 是 , 他 们 却 被 拒 于 本 地 政 府 大 学 校 门 之 外 。

固 打 制 彻 底 失 败

固 打 制 实 施 到 今 天 , 已 有 30 年 了 [1971-2001]。 实 践 证 明 , 这 种 教 育 制 度 , 是 彻 底 失 败 的 。当 政 者 宣 称 , 在 教 育 领 域 实 施 固 打 制 , 是 为 了 加 强 马 来 学 生 的 竞 争 能 力 , 以 便 有 朝 一 日, 能 和 其 他 族 群 的 学 生 进 行 公 平 竞 争 。

然 而 , 最 近 [2001] , 在 固 打 制绩 效 制 的 争 论 中 , 有 马 来 学 者 向 报 章 透 露 : 虽 然 固 打 制 已 实 施 了 长 达 30 年 , 马 来 学 生 仍 然 无 法 和 其 他 族 群 的 学 生 在 同 一 平 台 上 , 展 开 公 平 竞 争 。 如 果 取 消 固 打 制 的 话 , 只 有 8% - 20% 的 马 来 大 专 生, 有 能 力 和 其 他 族 群 的 学 生 进 行 公 平 竞 争 !

这 事 实 说 明 : 固 打 制 , 在 提 高 大 专 院 校 的 马 来 学 生 的 竞 争 能 力 方 面 , 已 彻 底 失 败 了 。

固 打 制 : 一 小 撮 人 的 特 权

有 人 说 , 固 打 制 已 经 蜕 化 为 一 小 撮 特 权 分 子 得 益 的 曳 制 , 那 是 一 点 也 不 为 过 的 。 乍 看 起 来 , 固 打 制 似 乎 对 整 个 马 来 族 群 有 利 , 但 是 , 深 一 层 研 究 , 你 会 发 觉 到 固 打 制 最 终 只 惠 及 马 来 族 群 中 的 一 小 撮 特 权 分 子 。 统 计 数 据 可 证 明 这 点 :

占 马 来 总 人 囗 63% 左 右 的 低 收 入 家 庭 的 马 来 学 生 , 只 获 得 区 区 14% 的 大 学 奖 学 金 。

然 而 , 来 自 马 来 总 人 囗 只 有 17% 的 高 收 入 的 一 小 撮 特 权 分 子 的 子 弟 , 所 获 得 的 奖 学 金却 高 达 50%

[1990 Thomas Sowell 着: < 从 全 球 角 度 看: 移 民 与 文 化 > 57 ]
这 就 是 说 , 真 正 应 该 得 到 经 济 援 助 的 马 来 学 生 , 不 容 易 获 得 大 学 奖 学 金 ; 但 是 , 一 小 撮 富 有 家 庭 的 马 来 子 弟 ,却 轻 易 地 取 得 了 大 部 分 的 大 学 奖 学 金。 所 以 说 , 固 打 制 已 经 成 了 马 来 族 群 中 一 小 撮 特 权 分 子 的 特 权 了 。

今 天 , 固 打 制 取 得 了 这 样 的 所 谓成 就 , 只 能 说 明 : 经 过 了 30 年 的 实 践 , 教 育 领 域 的 固 打 制 已 彻 底 失 败 。

5数 理 科 以 英 文 教 学 的 问 题

最 近 , 当 权 者 建 议 : 为 了 提 高 我 国 的 英 文 水 准 , 从 明 年 [2003] 起 , 小 学 一 年 级 的 数 学 和 科 学 必 须 改 用 英 文 教 学 。 这 种 提 法 值 得 商 榷 。

全 球 化 过 程 正 在 急 速 进 展 。它 将 对 各 国 的 教 育 体 系 的 发 展 , 起 着 巨 大 的 冲 击 和 影 响。

不 可 否 认 , 通 晓 英 语 将 占 尽 优 势 。 以 往 我 们 把 英 文 视 为 殖 民 地 语 文 。 现 在 应 该 是 抛 弃 这 旧 观 念 的 时 候 了 。 诚 然 , 英 文 原 本 是 殖 民 地 语 文 , 它 带 来 了 殖 民 地 奴 化 思 想 。 不 过 , 今 天 , 它 已 蜕 变 为 世 界 通 用 的 国 际 语 文 。 尤 其 在 互 联 网 上 的 世 界 网 站 , 英 文 已 成 了 吸 取 知 识 , 迅 速 传 播 信 息 到 世 界 各 个 角 落 的 良 好 工 具 。 采 用 英 文 , 便 于我 们 快 速 地 获 取 最 新 的 信 息 和 知 识 。

因 此 , 认 真 学 习 和 掌 握 英 文 是 重 要 的。 我 们 不 反 对 学 习 和 掌 握 英 文 。

不 过 , 我 们 不 能 苟 同 当 政 者 目 前 所 提 出 的 数 理 科 以 英 文 教 学 的 短 视 计 划 。

要 提 高 英 文 水 准 , 就 必 须 加 强 英 文 科 本 身 的 教 学 , 并 改 善 英 文 的 教 学 方 法。 不 适 宜 从 数 理 科 以 英 文 教 学 着 手, 因 为 这 是 轻 重 倒 置 , 舍 本 逐 末 的 作 法 。

结 果 , 必 然 产 生 反 效 果 : 一。 大 部 分 的 学 生 无 法 把 英 文 掌 握 好 ; 二 。 不 仅 如 此 , 各 族 群 母 语 教 育 的 发 展 [ 包 括 马 来 语 在 内 ] 也 将 受 到 更 大 阻 挠 。

结 语 : 回 归 <1957 年 教 育 法 令 > 所 阐 明 的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自 从 独 立 44 [19572001] 以 来 , 我 国 教 育 制 度 和 政 策 , 基 本 上 , 是 沿 着 一 条 狭 窄 的 单 元 文 化 道 路 向 下 滑 。
体 现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的 < 1957 年 教 育 法 令 > 只 是 昙 花 一 现 。 之 后 , 我 国 教 育 制 度 就 急 转 直 下 , 一 直 往 单 元 文 化 的 道 路 滑 下 去 。

1962 年 开 始 , 推 行 单 元 文 化 的 < 1961 年 教 育 法 令 > , 实 施 了 整 整 36 年。 在 这 期 间 , 母 语 教 育 的 发 展 路 途 坎 坷 。
迟 至 20 世 纪 末 , 我 国 国 会 还 通 过 了 < 1996 年 教 育 法 令 > , 变 本 加 厉 地 推 行 单 元 文 化 的 教 育 政 策 。

踏 入 21 世 纪 的 今 天 , 在 全 球 化 的 大 气 候 下 , 多 元 文 化 早 已 风 行 。 但 是 , 统 治 精 英 仍 然 一 意 孤 行 , 没 有 放 弃 推 行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的 打 算 。 白 小 事 件宏 愿 计 划 就 是 明 证 。

总 而 言 之 , 实 行 种 族 歧 视 的 单 元 文 化 教 育 政 策 , 完 全 不 利 于 国 民 团 结 。

我 们 一 定 要 维 护 和 争 取 各 族 群 接 受 母 语 教 育 的 自 由 权 利 。 这 是 国 际 公 认 的 基 本 人 权 。

我 们 一 定 要 争 取 原 先 早 已 在 <1957 年 教 育 法 令> 中 所 阐 明 的 , 维 护 和 持 续 发 展 各 族 群 语 言 和 文 化 的 国 家 教 育 政 策 , 因 为 这 才 是 各 族 人 民 共 同 争 取 国 家 独 立 时 所 达 致 的 社 会 契 约 。

目 前 所 推 出 的 数 理 科 以 英 文 教 学提 法 , 对 母 语 教 育 的 发 展 不 利 , 也 不能 掉 以 轻 心 。 大 家 还 必 须 步 步 为 营 , 密 切 关 注 事 态 的 发 展。

[全文完]

附录:
大马教育的非种族性解决方案
1。 给予特别帮助,必须在那些领域和阶级真正 需要的情况下,而不是在种族的基础上。
2。 提供教育资助与货款给那些有资格进入高等学院者,对申请者做经济情况调查,根据收入与能力而作决定,不论种族、宗教与性别。
3。 教育文凭、专科文凭、大学学位由国家鉴定局严格根据学术理由来处理,不能加以政治化或种族歧视。
4。 大马少数族群的母语学校必须建立,只要那些族群在他们聚居的地方有此需要,而政府不能对他们学校的财政拨款采取种族歧视。
5。 确立一个解决华文和淡米尔文教师短缺的长期解决方案。
6。 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以表现原先在1957 年教育法令中说明的,保证大马各民族母语的使用、教导和发展的教育政策。
7。 只要有5名来自任何一个种族社会的学生存在,任何学校必须为他们在正常课程中,提供学生自己的语言(母语)必修科的教学。
柯嘉逊博士( 2001年 )
《 反 对 大 马 种 族 主 义 与 种 族 歧 视 , 争 取 非 种 族 性 的 解 决 方 案 》

通告 Notification

安华接受CCTV独家专访 

点击下图,观赏视频




工委会议决:将徐袖珉除名

人民之友工委会2020年9月27日常月会议针对徐袖珉(英文名: See Siew Min)半年多以来胡闹的问题,议决如下:

鉴于徐袖珉长期以来顽固推行她的“颜色革命”理念和“舔美仇华”思想,蓄意扰乱人民之友一贯以来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政治立场,阴谋分化甚至瓦解人民之友推动真正民主改革的思想阵地,人民之友工委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验证,在2020年9月27日会议议决;为了明确人民之友创立以来的政治立场以及贯彻人民之友现阶段以及今后的政治主张,必须将徐袖珉从工委会名单上除名,并在人民之友部落格发出通告,以绝后患。

2020年9月27日发布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精神患者的状态

年轻一辈人民之友有感而作


注:这“漫画新解”是反映一名自诩“智慧高人一等”而且“精于民主理论”的老姐又再突发奇想地运用她所学会的一丁点“颜色革命”理论和伎俩来征服人民之友队伍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心理状态——她在10多年前曾在队伍里因时时表现自己是超群精英,事事都要别人服从她的意愿而人人“惊而远之”,她因此而被挤出队伍近10年之久。

她在三年前被一名年长工委推介,重新加入人民之友队伍。可是,就在今年年初她又再故态复萌,尤其是在3月以来,不断利用部落格的贴文,任意扭曲而胡说八道。起初,还以“不同意见者”的姿态出现,以博取一些不明就里的队友对她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她发现了她的欺骗伎俩无法得逞之后,索性撤下了假面具,对人民之友一贯的“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种族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出歇斯底里的叫嚣,而暴露她设想人民之友“改旗易帜”的真面目!

尤其是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课题上,她公然猖狂跟人民之友的政治立场对着干,指责人民之友服务于中国文宣或大中华,是 “中国海外统治部”、“中华小红卫兵”等等等等。她甚至通过强硬粗暴手段擅自把我们的WhatsApp群组名称“Sahabat Rakyat Malaysia”改为“吐槽美国样衰俱乐部”这样的无耻行动也做得出来。她的这种种露骨的表现足以说明了她是一名赤裸裸的“反中仇华”份子。

其实,在我们年轻队友看来,这名嘲讽我们“浪费了20年青春”[人民之友成立至今近20年(2001-9-9迄今)]并想要“拯救我们年轻工委”的这位“徐大姐”,她的思想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她初始或许是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民主”和“颜色革命”思想的培养,而如今却是自觉地为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统治而与反对美国霸权支配全球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人民为敌。她是那么狂妄自大,却是多么幼稚可笑啊!

她所说的“你们浪费了20年青春”正好送回给她和她的跟班,让他们把她的这句话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人民之友>4月24日转贴的美国政客叫嚣“围剿中国”煽动颠覆各国民间和组织 >(原标题为<当心!爱国队伍里混进了这些奸细……>)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篇文章作者沈逸所说的“已被欧美政治认同洗脑的‘精神欧美人’”正是马来西亚“公知”及其跟班的精神面貌的另一种写照!




[ 漫画新解 ]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马来西亚
"舔美"狗狗的角色

编辑 / 来源:人民之友 / 网络图库

注:这“漫画新解”是与《察网》4月22日刊林爱玥专栏文章<公知与鲁迅之间 隔着整整一个中国 >这篇文章有关联的,这是由于这篇文章所述说的中国公知,很明显是跟这组漫画所描绘的马来西亚的“舔美”狗狗,有着孪生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欲知其中详情,敬请点击、阅读上述文章内容,再理解、品味以下漫画的含义。这篇文章和漫画贴出后,引起激烈反响,有人竟然对号入座,暴跳如雷且发出恐吓,众多读者纷纷叫好且鼓励加油。编辑部特此接受一名网友建议:在显著的布告栏内贴出,方便网友搜索、浏览,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谢谢关注!谢谢鼓励!












Malaysia Time (GMT+8)

面书分享 FB SHARE